当前位置: 首页 > 墨语飘香 > 中国正能量网 |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的心声

中国正能量网 |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的心声

2024年10月20日 02:50:15 来源:国昌走笔 访问量:403 作者:刘国昌

新中国同龄人的心声
 刘国昌

新中国75华诞就要到了,我也快75岁了!每每想到这些,心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荣光与自豪!

作为新中国同龄人,在75年的历程中,经历了若干关键节点和重要阶段,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巨大变化,感慨多多。

此时此刻,想表达的情感浓烈,想说的话语很多。下面仅就自己感触最深的农村变化、文化建设变化来畅抒一下心中的情怀。

一、亲历农村的巨大变化

作为新中国同龄人,我对农村的变化印象深刻。因为我曾在山西农村插队,对农村情况了解一些。

1968年至1972年,我在山西原平曹三泉村插队。尽管只有3年多的光景,但那里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来对那里的思念浓浓、牵挂不断。

1986年初和2014年秋,我和同学们曾先后先后两次回村看望。村里的巨大变化让我们大开眼界,从心底里为乡亲们高兴。

村里的路规范平整,新房子触目可见,村委会窗明几净,小广场上各式体育器材齐全,特别是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乡亲们介绍道,有不少孩子上了大学、研究生,有的还到太原、北京等地工作。

当然,从全国农村来看,这个村子还不是最典型的。但从它自身的历史发展来看,变化是巨大的。

回想起插队的岁月,日子很清苦:那时是“记工分”,分值也就7分钱左右。男知青天天下地劳动,勉强够口粮,女知青一年到头下地劳动还欠队里钱。那段日子,同学们戏称是一天“三半饱一倒”。

记得有次到山里修战备公路,一个多月没吃过饱饭,快结束时队长给大家吃顿白面饼。尽管没吃饱,但总算吃了一顿白面。可就是这顿白面饼,给我们做饭的大嫂舍不得吃,说要“带回家给娃吃”。

可如今农业大丰收,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大米白面、大鱼大肉,日子过得很富足。

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变化呢?

两次回村看望,都和村民说起这个话题,大家七嘴八舌说道:天还是那天,地还是那地,人还是那人,是改革开放使我们村子变了样。

确实如此,那时农村是“大队核算,小队劳动”,自留地也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一年到头没啥收入,人们种地打不起精神。

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种田积极性大为提高。后来又搞起了“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农业大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就有了大幅提高。

从这个小山村的变化,联想到全国农村的情况,那可真是“翻天覆地巨变”!农业连续多年大丰收,农村面貌变了模样,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每每看到这些,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从心底里感到兴奋和自豪!

二、文化建设的巨大变化

在十年动乱中,中华文化备受摧残。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大力拨乱反正,把恢复、弘扬中华文化提到了日程上来。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不仅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进程,还努力为其多作贡献。

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教科文部工作时,我们一直把弘扬中华文化作为主要任务来做。为将其做细做好,我和同事们分别策划了两个文化专栏,即1991年创办的《华夏文化笔谈》专栏和1995年推出的《龙吟——中华文化之光》的专栏。

我之所以介绍这两个专栏,主要是因为这两个专栏推出的时间笔较早,二是这两个专栏陆续介绍了各地各方面的璀璨文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在专栏中我们邀请名家撰文,有计划地从中华文化寻源、长城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汉字文化、京剧文化、毛笔文化、燕赵文化、藏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同时我们还开辟了《中华文物》专版,介绍各地挖掘文物、保护文物的情况,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在教科文卫版上,我们还设计了“文化随笔”栏目,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古镇古民居开发、活跃文化生活等问题发声。

记得我自己当时就写了《修旧如旧亦风流》《小胡同做成大文章》《营造书香社会》等文章,努力为其鼓与呼。

当然,这些是初步的,但毕竟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做了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颇有点自豪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力倡导下,我国的文化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面貌,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从文化典籍挖掘到群众文化活跃,从影剧院增多到博物馆建设,从旅游景区开发到娱乐活动的多样化,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成果、新气象,令人眼花缭乱,兴奋不已。相信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三、感怀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最美好的莫过于与一个伟大的时代相联系。我与新中国同行、与改革开放并进,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新中国同龄人,度过美好的童年生活后就都成为了是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者。这一代人的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节点都与国家发展同步推进。

他们经历过困难和坎坷,但更多在改革开放中弄潮、搏击,并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恩泽。他们是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变化的见证人。

每每想到这些,每一个同龄人心里都充满着无限的豪情!


(原载人民日报社《金台通讯》杂志,2024年9月期)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