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所以古人重视立春,在古时有迎春之仪。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
立春之日,袅袅东风轻抚脸庞,大地开始解冻,春就在冰雪中静静地孕育着生机。
立春五日后,沉睡一整个冬季的虫类慢慢苏醒,蛰虫的苏醒标志着春天的真正来临。
再五日,水底的鱼群感知到温暖而游至水面,此时冰冻似融非融,鱼儿们争相着破冰而出,春天的气息更加浓厚。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鞭春即打春牛,亦称“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通过打春牛之俗,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鞭春之俗与祈求丰收相关,是一项较为古老之节俗。
责编:王文屹
监制:文宣君
传承华夏文明,
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中文宣全国客服热线
400-002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