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能量网 | 周志坚指挥余家店战斗——新四军在湖北抗战“第一枪”:黄世鹏讲新四军第五师战史①
2024年05月12日 17:08:08 来源:红秀大别山 访问量:981次
作者:陈义万 何烨明
史料选自《八易春秋》,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0年2月第1版周志坚回忆 朱维宁整理 第16——22页。
1939年元月下旬的一天,先念同志把我叫去交待任务说:“志坚,你带部队越过平汉线,插进大别山,到信阳、罗山边境进行一次侦察游击活动。主要任务是:联系那里的党组织和党领导的武装。”
春节前夕,我带两个中队到应山去联系那里的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武装。临行时,先念同志叮嘱我设法找到应山县委书记钱鹄卿。我带部队出发,经应山西北的余家店,到了河南边境的罗家庙住下。经了解,这里的群众基础尚好,我们就向周围的老乡说:“我们是新四军豫鄂游击挺进支队独立大队,为了抗日,要找一个名字叫钱鹄卿的,如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请帮忙带个信,就说我们在罗家庙等他。”我们又派出一批联络人员,四处打听。不料,又和日本兵交锋,打响了余家店战斗。那天上午十时许,天空又是乌云翻滚。我们正驻扎在余家店南面山头上的大庙里,等候派出去的人与地方党组织联系的消息。忽然几十发炮弹从余家店镇子上飞来,落在离我们西北方很远处爆炸。“日本兵来了,准备行动!”我一面下着命令,一面带着司号员,来到一棵油梓树下观察。侦察人员报告:“有三百多日伪军带着小山炮一门,从郝店出发,日夜兼程赶到余家店,正对着驻在余家店西北方向的国民党广西军一个营开炮。”时值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友军遭难,我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我用望远镜一看,只见国民党军队像一群兔子,亡命地奔逃着。我想:打一家伙,拉他们一把,让国民党军队看一看,我们新四军是有诚意共同抗日的,绝不是孬种。同时,正好趁此机会用枪声联系应山的同志。大概是我的望远镜反光,让敌人发现了目标。“嘘”的一声,一颗炮弹落在土地庙后爆炸了。我伸手抱住司号员,两人一翻身,滚到一个土坎下。在同一瞬间,又一发炮弹飞来,把我们刚才用以隐蔽的油梓树拦腰炸断。我和司号员的身上,都盖上了一层泥土。“狗娘养的,太猖狂了!”我愤怒地骂了一句。司号员说:“参谋长,下令打吧!”我马上返回驻地,布置战斗。冲锋号响了,我们的部队无畏地向敌人冲了上去。深受武士道精神熏陶的日军根本没有把中国军队放在眼中。在他们看来,中国军队生来就只配处于招架挨打的地位,应山县又是板桥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全县驻有一万多日军、两万多伪军,还有特务组织“先锋社”,势力可谓极盛,中国军队怎么可能对皇军取攻势、占上风呢?因此,当敌人受到突然攻击时,慌乱了一下,缩回了余家店内,窥测情况,企图见机行动,进行顽抗。我们的战士却不管他们那一套,未给敌人以喘息之机,立即发起攻击。一中队长、老红军张日新同志,带着他的中队,勇敢机智地从右翼迂回到余家店街东,又转入街北,向敌人猛攻。二中队由中路向街南口进攻。鬼子知道遇到了劲敌,被迫撤到镇外,钻进集镇东头一片高地的丛林中死守待援。原以为被我们搭救的一营广西军会杀个“回马枪”,来个两下夹攻,谁知他们早就不战自退,连人影都不见了,气得我们战士直骂娘。敌我双方一直相持至黄昏,我看一时难以取胜,就命令停止攻击,撤了下来。后来这股日军在马坪、浙河两路援军的掩护下撤退,连二十多具尸体也没来得及拖走。在这次战斗中,二中队指导员张展和一位排长、几个战士挂了彩,还有几位同志血染黄沙,为国捐躯了。余家店一仗,是我们进入鄂豫边区后第一次主动向日寇出击,它使新四军在鄂中威名大振,老百姓奔走相告,有不少青年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报名参军,连一些国民党地方游击队也自觉势单力孤,主动向我们靠拢。 黄世鹏:(1934——2024)大悟县东新乡万岭村人,曾担任大悟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政协主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领导职务。他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大悟籍或曾在大悟战斗过的老首长、老将军、老战士,聆听他们回忆在大悟的革命战斗事迹,掌握了很多第一手革命史料,是大悟革命历史的“活词典”。
1995年退休后,黄世鹏始终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投身于大悟县革命历史的研究和宣传,担任大悟县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长、大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等职务。组织编写大悟第一部红色文献《中共大悟县简史》,参与编审红色史料20余部。先后为机关、部队、学校等单位,义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和党史宣讲500余场次,三十年如一日,在无私奉献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被全县人民亲切称为“红色爷爷”。 是大悟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享誉鄂豫边区的党史专家,是大别山红色文化卓越的传播者。2010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22年荣获湖北省“荆楚楷模年度人物”,2023年荣获孝感“建市30周年先进模范人物”。 悟山苍苍,澴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黄世鹏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将永载史册,与大悟二十八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融为一体,永远铭刻在大悟人民心中!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