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召开迄今为止已经整整90年了。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研究和探索其具有的历史地位和转折意义,对于我们回顾历史、获得启迪、认识当下、烛照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共有28年,这28年以遵义会议为界,正好可以划分为前14年和后14年。前14年,我们党犯了一次右倾、三次“左”倾的错误,中国革命遭受了两次重大挫折,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后14年,从遵义会议开始,我们党重新奋起,团结带领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先是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尔后又陆续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在这样的前后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遵义会议是一个重要的标识和转折。遵义会议后,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中国革命斗争的局面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此中国革命事业就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那么,为什么遵义会议前后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呢?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内在逻辑是什么呢?对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行了深刻总结和揭示,这就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
党的历史表明,核心问题至关紧要,核心就是旗帜,核心就是方向,核心就是力量。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核心来自于实践,核心代表人民,核心指引前进方向,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本质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大人物凝聚了人民的意志,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伟大人物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绝不是偶然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进行了深刻分析,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大革命失败后,他深刻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组织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并带领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他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深刻分析力、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深邃洞察力、对时代前进方向的科学判断力,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验证。
唯物史观还认为,每个人在历史发展中都有一定作用,但作用的性质、大小不一样。伟大人物通常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集中集体的智慧,倾听人民的呼声,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握历史的规律,提出和解决重大历史任务,指引历史前进的方向,因而他的作用是独特的、特殊的,他能对历史的发展起到加速的推动作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回顾一段党和红军的历史。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红军采取了积极防御方针,集中优势兵力,扬我之长、攻敌之短,打运动战、打速决战、打歼灭战,把敌人“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各个歼灭敌人,先后都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周恩来、朱德同志继续采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军事战略战术,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仍然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而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李德等人则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短促突击”的战术,打正规战、打阵地战、打堡垒战,同敌人拼消耗,实行了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结果使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完全失败。彭德怀同志曾把这种行为斥之为:“崽卖爷田心不痛”。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使党和红军历经多年建立起来的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除陕甘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外,全部丢失。湘江战役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减少到3万余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惨痛啊!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和关键时刻,党选择了毛泽东,红军选择了毛泽东,中国革命选择了毛泽东,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对于党和红军的这段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而应该永远铭记!
历史的脚步走到了2012年。这一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不同寻常,我们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八大标注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就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从容驾驭各种复杂局面,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充分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坚强的战略定力、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厚的为民情怀、高超的领导艺术,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时深刻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最重大政治成果,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写在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写在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坎上,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牢记启迪,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