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有藏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有藏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2015年06月01日 11:33: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访问量:376

    图书馆资料图。周毅 摄  

  中新网6月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近日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建设水平不均衡,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藏书数量不达标,藏书质量参差不齐,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信息化基础薄弱,专业化队伍匮乏等问题。


  近日,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 见》面向建设书香社会,立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具体任务。为向社会解读政策,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 者提问。

  以下是答问全文:

  (《意见》中所指中小学图书馆,包含图书室)

  问1:《意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系统推进“四个全面”新的历史时期。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 会。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国民阅读已经不仅关乎个人修养与素质,而且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广大中小学生既是全民 阅读的重要群体,也正处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黄金年龄阶段,做好中小学生阅读工作,需要推进“书香校园”建设,需要 建好、用好中小学图书馆。

  当前,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推进全面均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内涵与品质的新阶段,对条件保障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中小学图书馆 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建设水平不均衡,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藏书数量不达标,藏书质量参差不齐,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信息化基础薄 弱,专业化队伍匮乏等问题,亟待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

  问2:我们了解到,《意见》起草经历一年多时间,请简要介绍起草过程?

  答:起草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梳理工作基础。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发展一直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1991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图书 馆(室)规程》,并于2003年再次修订。2011年,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配备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地根 据国家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出台政策、制定标准和加大投入,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深入调研咨询。近一年来,工作组先后赴东、中、西部 13个省份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基础教育部门、教育装备部门、专家学者、校长教师意见建议。同时,委托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等专业机 构提供政策咨询。三是广泛征求意见。《意见》成稿后,工作组先后赴10个省份召开多次座谈会,还听取了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意见,并征求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 意见,反复修改完善。

  可以说,《意见》凝聚了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三部门共同的力量,汇聚了基础教育战线、教育装备战线和不少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共同的智慧,吸纳了地方在实践探索中卓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凝聚了全战线专业人士的最大共识。

  问3:此前,曾有个别中小学图书馆藏书质量不高的报道,《意见》将通过哪些举措来有效提高馆藏质量?

  答:如何提高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质量,是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为此,《意见》提出五方面重要措施:一是加 强源头质量建设。要求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部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出版发行单位,为中小学生创作更多富有教育性、启发性,符合年龄特 点、品种丰富的优质出版物。二是完善馆藏采购机制。要求各级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完善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招标采购办法及实施细则。逐步健全 师生、家长和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的采购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三是加强有效监督管理。要求各地将教育部指导编制的《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 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馆藏采购的主要参考依据。要求新闻出版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共同加强监管,严格审查参与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招标采购单位资质,共同加大验收 检查力度。四是严格剔旧更新操作。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复本量标准及馆藏定向补充和剔旧原则。制定增剔工作计划,严格操作,确保剔 旧后每年至少生均新增一本纸质图书,确保实现生均纸质图书册数达标。五是不断改善馆藏结构。探索建立学生、教师读书反馈和评议推荐制度,遴选学生和教师心 目中的好书。同时,各地中小学要重视对校本资源、特色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应用。

  问4:《意见》通过哪些举措来进一步提中小学图书馆高管理应用水平?

  答: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应用水平,如何更好地发挥育人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为此,《意见》 提出七方面内容要求。一是确保有效开放时间,要求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小时,确保每天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鼓 励适当延长并向社会开放。二是加强与教育教学融合,要求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目标任务,推进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深度融合,将图书馆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 合形成教学资源。提升学科教师对图书馆的认识,倡导学科教师自觉利用图书馆改善教育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三是创新图书借阅方式,简化图书借阅管理,将 馆藏资源推送到楼层、课堂,促进师生便捷、有效阅读。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要求利用一定课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五是拓展 图书馆使用功能,利用图书馆举办学术讲座,展示师生作品,开展教研、学习交流活动。六是积极组织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开展经常性主题读书 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有效阅读能力,发挥好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七是加强科研引领,组织力量积极开展针对中小学 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问5:《意见》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图书馆队伍建设?

  答:调研和专题研究发现,专业人员匮乏、结构不合理,地位待遇较低是制约中小学图书馆队伍建设的一个普遍问题,直接影响中小学图书馆效益发挥。 为此,《意见》从实际出发,坚持专职兼职并举,培训培养并重,着力落实待遇,提出四方面举措。一是逐步建成由专(兼)职人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中小学图书馆 管理人员队伍,有条件的地方或学校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二是探索设立中小学图书馆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其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建立 完善资格准入、岗位聘用和定期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比例。三是吸纳优秀教师进入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要求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兼职教师进 行图书馆业务培训,在职务(称)评聘、晋升、评优评先、待遇等方面,给予图书馆管理人员与教师同等机会。四是加强培训培养,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分层分级培 训体系,将制定培训计划,提倡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开展远程培训。鼓励各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图书馆及学术团体、行业组织专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图书馆 专(兼)职管理人员培训。加大高等学校培养中小学图书馆专门人才的力度。

  问6:我们感到,《意见》有不少新颖的、受欢迎的提法和理念,能否介绍一些主要方面?

  答:比如,“建设开放型图书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图书布置走廊、教室等边角空间,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诚信取阅,形成学校在“图书馆”中的 良好氛围。“倡导每天阅读一小时”。鼓励中小学图书馆设立家长定期开放日,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中学生每天1小时。“家庭共读一本好书”。提倡 学生和家长共同读书、读同一本书。“打造农村新文化所”。要为家庭贫困学生、寄宿制学校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便利读书条件。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要发挥辐射 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服务农民文化需求。此外,《意见》提出在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9月9日“国家图书馆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中小学 生读书专题活动。

  问7:我们发现,《意见》非常重视发挥师生以及各方民主参与作用,这出于何种考虑?

  答:这本身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依法治教的大方向相契合。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需要以教师 和学生为主体,充分民主参与。《意见》不管是在推荐好书、丰富馆藏的部分,还是在图书采购、社会监督的部分,都强化引入教师和学生参与,营造用者导向、民 主管理的氛围。

  建立民主参与制度,一是确保选配的图书符合孩子们需求,提高馆藏质量。二是监督图书采购和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依法按制度实施。三是让各界都能够更好地了解、关心、理解和支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

  问8:我们看到,以往也有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印发的文件,《意见》与其他文件有什么不同?

  答:2011年,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配备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图书采购管理和市场准入 做出规范。《意见》是第一个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全面工作的系统性文件,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具有开创性。

  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意见》就是对未 来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的顶层规划设计,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既要鼓励地方探索,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和组织实施等方面留足自主权,又要加强顶层设 计,加强宏观指导,保证国家关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标准统一,步调一致,政令相通,突出文件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意见》也将成 为我们后续加强新形势下基础教育装备全局工作的开路先锋。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