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庙——新四军浴火重生之地
铁军传媒网 2025年01月20日 作者:李根萍
▲泰山庙
寺庙,通常供奉的是菩萨和大佛。在庙里,常常闻到的是香火蜡烛味,听到的是敲木鱼声和诵经声。
有一座特殊的庙宇,供奉的不仅是菩萨,还有军神。在庙里,还能闻到硝烟味,听到嘀嗒的电波声和嘹亮的军号声。
——这座庙叫泰山庙,位于江苏盐城。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远在延安的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同时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副军长、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
历史不会忘记这天: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江苏盐城泰山庙重建。以此为新的起点,9万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痛击日军,建立起威震敌胆的华中抗日根据地。
无论时光飞逝多久,不该忘记的地方是不能忘记的。
一座不起眼的庙宇进入历史,是巧合,还是偶然?泰山庙又名东岳庙。传说泰山庙为明代进士、吏部尚书李春芳所建。李春芳赴考前曾在盐城城西巧遇一卖馍老妇,偶然听得老妇人的一副上联:“麦黄麸白面如霜。”谁承想这句上联竟与京城面试的“火红炭黑灰似雪”联句巧合,李春芳因此金榜题名。李春芳入仕后,为感恩这场造化而修建了这座庙宇。
李春芳何年建的泰山庙,已无法考证。明万历十年(1582),盐城知县杨瑞云将泰山庙重修,改为四进级院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毁去泰山庙中供奉的东岳大帝像,改作学堂。民国初期,泰山庙改设盐城县农业职业中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938年春,日军入侵盐城,职业中学停办,泰山庙从此荒废,无人问津,杂草丛生。
重建新四军军部,地点选哪儿合适?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目光一齐定格在盐城。
盐城,位于江苏省东部,东临黄海,平均海拔只有5米,最高点的海拔也仅8.5米,被称为全国唯一没有山的城市。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场,到处是盐河,渎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时更名为盐城县,盐城之名使用至今,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重建新四军军部为何选定在盐城呢?笔者请教过许多专家,归纳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历史条件形成的:
1.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与八路军在大丰县(现盐城大丰区)白驹镇胜利会师,开辟了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了华北和华中两地的战略联系;
2.1940年11月23日,刘少奇、陈毅率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和中原局机关迁移盐城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盐阜抗日根据地,使当时的盐城成为大江南北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3.盐城地势低平,河沟交错,海岸线平直,基本无港口。从军事上讲,盐城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利于日伪机械化部队和大兵团的运动作战。当时,盐城虽是日军侵占区,但仅为点线占领。对于内陆,日军因兵力不足无力进行全面占领,只占据一些重镇控制沿海,掠夺资源,故形成了敌后空隙。同时,盐城同其他地区相比,国民党的势力也较为薄弱,是新四军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地区;
4. 盐城农业和渔业资源丰富,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有利于部队的后勤保障;
5.盐阜平原有广阔的战略回旋余地,加之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和群众基础,有利于新四军指挥机关的驻扎、转移,更有利于抗日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抗战开始后,日军的轰炸,对盐城破坏很大。城里没有铁路,只有公路和纵横河道交通。新四军当年进城时没汽车,主要靠木帆船和少量烧木炭发动的小火轮作交通工具。城里没有完整的街道,到处是残垣断壁,只留存几座寺庙。新四军先是驻在原华中总指挥部旧址文庙(今盐城市大会堂)处。随着军部的司、政、供、卫等部门的组建,1941年1月25日,重建的军部机关先后从盐城附近的熊家祠堂、许家巷等地移至城内的泰山庙,正式合并一处办公。
新四军在盐城泰山庙重建军部,这支革命队伍浴火重生,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日,书写了抗战烽火岁月的铁血传奇。从此,盐城被誉为“苏北的延安”,在中国抗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盐城城西先锋岛,三面环水。泰山庙,坐落在先锋岛上,在温和的秋阳映衬下,显得静谧而庄严。
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目光刚毅,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昂首前进,痛击犯我中华的日本侵略者……
在盐城市中心,解放路、建军路两条主干道交会处,矗立着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这是盐城的城市标志。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新四军指挥部旧址与其东西相望,酷似两部厚重的军史,供人随时翻阅;又似两个红色的宝库,为这座城市扬名,增添无限的吸引力。
笔者在这座苏北城市发现,抗战记忆不仅体现在城市的肌体——各种抗战遗址和纪念建筑上,也深深地生长于这座城市的精神和骨髓中,“铁军精神”也早已成为盐城红色文化中最厚重的内容。
泰山庙门前有对石狮雄踞左右,仿佛两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沉默不语,又似有满肚子话想说;又宛如两个忠于职守的哨兵,忠贞坚韧刚毅,从未离开过哨位半步,护卫军部的安全。这对曾经威严的石狮,如今成了时间的符号,久久打量抚摸,我忍不住陷入怀想。不知它们最后一次见到新四军军部首长是什么时候,是寂静的清晨,还是如血的黄昏?历史总是忽略一些细节,对我所关心的问题没有详细地记载。
庙的大门上方,赵朴初题写的“泰山庙”3个隶书体大字,璀璨夺目,气势磅礴。大门右侧的墙上,悬挂中共中央华中局旧址和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的牌子。
当年,在这座荒废的庙里,竟然藏着我党我军指挥千军万马的中枢机关。这是庙宇建成后的高光时刻,也是最值得自豪和回忆的历史节点,更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今天,我走进这个满是时间味道的院落,尽显古朴韵味,飞檐翘角,更是别具一格。院子里,一砖一瓦,承载着新四军辉煌历史;一草一木,令人触景生情。那段血与火的红色岁月,仿佛近在眼前,触手可及。那些威名远扬的新四军将领,仿佛一直未曾远走,依然情牵这片热土,牵挂这里血浓于水的乡亲。
“四进、三殿、六厢房”,是泰山庙的建筑格局。第一处大门,又称山门,是当年新四军军部司令部警卫连驻地,如今成了游客接待处。游人中,有年轻的学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年轻人的眼神多是充满崇敬和好奇,老人多是专注和思索。
走进山门,映入眼帘的两层楼是前殿,曾是军部侦察科驻地,现在为中共中央华中局的历史陈列展。皖南事变后,1941年5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中央东南局与中原局合并,改称中共中央华中局,同时成立新四军军分会,刘少奇为华中局书记兼军分会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成立后,华中敌后抗战出现了新局面。
穿过前殿进入大雄宝殿,“砥柱江淮抗日善战,伟绩丰功永垂文献”的对联赫然显现。这里曾是新四军军部领导人研究作战方案的地方。
第三进正殿大厅,陈列陈毅、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5位领导人的写意雕像,十分醒目。每尊雕像,目光坚定,似乎在思考什么,又似乎胸有成竹、举重若轻地驾驭抗日大局。正面墙上展示的是毛泽东手书:《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大殿两侧的地铺,是新四军参谋人员休息的地方。桌子上陈列的是老式手摇式电话机和普通的小马灯。
第四进是后殿(藏经楼),如今照当年模样恢复了原样,东西房分别是刘少奇和王前夫妇、陈毅和张茜夫妇的住处。两位领导人房间的摆设极其简陋,各有一张旧床、一条灰粗布棉被、一张木椅和一张很小的办公桌,桌上摆着油灯和电话机。笔者去过许多的红色景点,参观过许多革命前辈的办公室和卧室,从文家市到井冈山,从瑞金到遵义,从延安到西柏坡,这些陈设一直是标配,简单普通平凡,却又显得那么令人肃然起敬。正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当年,灰粗布和灰棉被里,裹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救民于水火、温暖神州大地的共产党人的大爱之心!正是这一颗颗大爱无私之心,赢得了民心,最终成为制胜的法宝。
中庭,是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分会的办公驻地。东西厢房为军部各机构办公处,东侧厢房自北向南依次为司令部、卫生部、供给部,西侧厢房自北向南依次为政治部、财经部、军工部。各部都陈列了部门领导成员名单、军用地图以及相关物品、史料等。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恢复了政治委员制度,从此走上新的发展道路,成为一支真正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战军队。
新四军为人民而生,一切为了人民,注重关切群众的呼声和疾苦。
新四军军部驻泰山庙期间,盐城人民最大的灾难就是海水倒灌。仅1939年的一次海啸,阜宁县就死亡1万余人。新四军当年和地方民众一起修建了捍海大堤,至今在当地口口相传。
当年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五纵队供给部部长宋乃德任县长。宋县长上任伊始,深入调查研究,力主修堤治海,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941年5月15日至7月31日,宋县长率领干群克服缺钱、缺粮、缺淡水等诸多困难,顶酷暑、战瘟疫、冒暴雨、斗海潮、克顽敌,不畏艰险,在中山河至扁担港之间修筑 90华里海堤。当地民众把新筑海堤与范仲淹主持修筑的范公堤相媲美,称之为“宋公堤”,也称“捍海巨龙”。
大堤修成的第二天就遭遇海啸,海堤岿然不动。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苏北军民关系更加亲如一家。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新四军在盐城重整旗鼓,金戈铁马,纵横驰骋,与日、伪、顽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打退了敌人数以千计的进攻,并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加强了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发展壮大了人民武装,建立了跨越苏、皖、浙、鄂、豫5省的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威震大江南北。
1941年7月,日伪军发动对盐阜地区第一次大“扫荡”,军部迁移至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村,泰山庙遭到敌机狂轰滥炸,破坏严重。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盘踞在泰山庙的汪伪第四军残部为控制泰山庙的制高点,与我军做垂死挣扎,拆毁泰山庙,用其建筑木料在庙后土墩构筑防御工事。这座历经风霜的古建筑因此遭到严重破坏,仅存断壁残垣。
盐城是新四军改编、壮大的发祥地,也是抗战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1985年5月,泰山庙照原样重建,于次年10月建成对外开放。80多年来,盐阜儿女始终用新四军革命精神滋养初心、践行使命、不懈奋斗,盐阜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世界自然遗产、全国文明城市、中韩(盐城)产业园等一系列金字招牌,让盐城市成为一颗璀璨的黄海明珠。
“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盐城,当年新四军之所以能浴火重生,发展壮大,不仅得到了盐的滋养,更主要的还是得到了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慷慨无私的支持援助,方才军威大振,军心凝聚,军号嘹亮,所向披靡。
(载《铁军》杂志2025年第1期)
相关阅读:
新四军纪念馆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159号,是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四军抗战征程的综合性纪念馆,馆藏新四军抗战文物、史料、藏品、书画作品等10000余件(幅),由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三个部分组成。
主馆区
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主体建筑是一座现代化的地标性建筑,外形呈“四”字形设计与新四军的“四”相意会。图案醒目的“N4A”臂章镶嵌在主建筑正门上方,十分鲜明地凸显新四军的文化特征。“N4A”东、西两侧分别建有两面旗形花岗石阴雕画,艺术地再现了“两军会师”和“重建军部”的历史场景。拾级而上,展厅门楣上悬挂着“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匾额。
展览的第一部分为《组建“铁军” 开赴敌后》。“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的历史新局面到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代表就合作抗日问题,经过艰苦谈判,于1937年10月,将分散在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春夏,新四军完成了下山集中整编的任务,迅速挺进到苏南、皖南和皖中等地作战。同年秋冬,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也先后加入了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战场的行列。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周恩来于1939年春,亲临皖南新四军军部,与新四军领导人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1939年底,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进入华中。1940年夏,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增援华中,与新四军并肩作战,共同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战场的战略任务。
展览的第二部分为《重建军部 挺进华中》。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开始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蓄谋对皖南新四军进行血腥镇压。1月7日,新四军军部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围攻。新四军指战员被迫自卫,经7昼夜激战,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捕,军长叶挺在下山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等人遭叛徒杀害。1月17日,国民党军事当局发表命令和谈话,称新四军为“叛军”,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这就是中国抗战史上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毛泽东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对国民党的反动命令和谈话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庆祝大会在苏北盐城举行。从此,新四军巩固、建设华中抗日阵地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开展起来。
展览的第三部分为《驰骋江淮 浴血抗战》。1942年底,日军因在太平洋战争中受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由于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便集结兵力,在华中加紧对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疯狂的“扫荡”、“清乡”。为了坚持抗战,一直处于日伪顽军内外夹击之中的新四军浴血奋战,在江淮河汉纵横驰骋。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成为华中抗日军民的主要斗争形式。
展览的第四部分为《战略反攻 夺取胜利》。1944年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呈现不断胜利的形势。太平洋战场,美军转入反攻、严重威胁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在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军损兵折将,完全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新四军在同日伪顽军浴血奋战,取得辉煌战绩的基础上,进入了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阶段。遵照毛泽东的声明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新四军各部队向拒不投降的日军发动全面进攻,迎来了八年全面抗战的最后胜利。抗战胜利后,新四军执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踏上新的征程。
新四军人物馆是主展馆陈展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创建于2009年10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新四军不仅建立了坚持华中抗战的不朽功勋,而且培育了成千上万的民族精英,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输送了大批干部人才。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奔赴硝烟弥漫的战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战斗;和平建设时期,他们又走上新的岗位,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继续奋斗。在他们身上,聚焦着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历史足迹,焕发着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他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辉榜样。新四军人物馆分为《治国精英》、《将帅风采》、《群星璀璨》、《英烈千秋》四个陈展部分,展示了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近900位新四军杰出代表的感人经历。
为进一步加强廉政宣传教育,挖掘弘扬新四军廉政文化,2012年在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展览大厅新增设了新四军廉政建设专题展厅,作为馆内新四军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展览分倡廉励志、未雨绸缪、情系民生和铁律警钟四个部分。主要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党政军在坚持抗日斗争、巩固与发展根据地的同时,积极推行部队与根据地廉政建设的举措和成绩。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与解放路交汇处的建军广场之上,建于1986年9月,由塑像和塔座两个部分组成。
塑像是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面向太阳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战士塑像由青铜浇铸。
原塔基由黑色花岗岩砌成,呈梯形,正面刻有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上将的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