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开国将帅授衔1955》上映,影片以1955年9月全军第一次实施授衔授勋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为主线,通过回顾党、国家和军队对在革命战争中创造卓越贡献和不朽功勋的将士们的奖励表彰过程,将开国领袖与开国将帅们在不同革命历史阶段中的闪回穿插其中,带领观众走进了那段充满信仰与荣光的峥嵘岁月,缅怀了那一代从战火中走出来的革命先烈,重温了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推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战略考量。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在下发的《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实行军衔制度,授予军人军衔,是为了确定每个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也是给军人的一种荣誉。有了军衔,军人的等级地位、权力责任、荣誉待遇便有了国家担保和合法区分。
我军历史上多次面临过无军衔之不便。国共合作期间,由于国民党军队有军衔,我军没军衔,使“合作”遇到诸多不便。于是在1939年5月,八路军总司令部发布了《建立等级制度的训令》,拟实行军衔,然而终因“敌后斗争的日益艰难”未能如愿。1945年8月,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后进入东北,驻沈阳苏军要中共中央速派人到沈阳协调两军行动,军委又一次遇到了沟通不对等、指挥不顺畅等困难。
科学制定和正确实施军衔制度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的必由之路。实施军衔制,是我军有序、规范开展工作的基础。而且,它不只是服装上挂个牌、戴颗豆那么简单,它内在要求挂衔的人具备这种正规化制度的文化和军事素质,人员编配要符合这种正规化制度的要求,还要制定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长期稳定而又合理地调节军官队伍进、升、出,为军人群体注入持久动力和活力。
1955年授衔,不唯出身,不唯资历,不唯亲疏,主要凭对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大小来确定衔级。自此,有了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军衔制度,不管是谁,只要具备了符合标准的德才、职务、贡献、年资等条件,就可以授予相应的军衔,并得到相应荣誉和待遇。影片所呈现的这段历史,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之一便是把军衔制这一国际通用的现代军事制度首次在新中国全面落实,伴随着军队的每一步发展壮大,这一制度不断完善。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强调要推进军衔主导的等级制度,决定把军衔作为反映军官能力的主要标尺,通过确立军衔在军官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按照军衔等级,系统设计和安排军官的服役年限、培训交流、选拔任用、待遇保障以及退役和安置等各项制度。军衔主导,立起的是能力导向,瞄准的是打仗需求,开启的是军队现代化新征程。
授衔授勋既是对历史荣誉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激励。影片通过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再次展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被纳入授衔授勋考察的许多军官经历过北伐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几十载戎马倥偬,无数次出生入死,负过伤、流过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立下了赫赫功勋。古往今来,任何一支军队都重视用荣誉激励官兵,朱德曾说,“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荣誉是激发军人内生动力、形成战斗精神的催化剂,对荣誉的向往珍重和执着追求,是军人甘于履职担当、牺牲奉献、建功疆场的强大动力。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一大批回应官兵关切的制度成果陆续推出,军人荣誉体系不断完善,极大激发了官兵内生动力和战斗精神,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军队的厚爱关怀。要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同样需要弘扬崇尚荣誉的优良传统,让军人的付出被看见、被褒扬。
影片《开国将帅授衔1955》的一大亮点,莫过于对数位将帅主动让衔故事的叙述呈现。徐海东作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得知自己被提名大将时,对周恩来说自己长期养病,为党工作太少了,“大将军衔,受之有愧”。许光达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之后,反复强调,“太高了!这几十年来,有多少优秀的同志都在我身边牺牲了。没有他们的流血流汗,哪有我许光达的今天。想想他们,什么都没有,有的同志连一堆土包也找不到,我却领受这么重的荣誉,心里实在愧得慌!”他3次提出降衔请求,还写了一份申请报告,情真意切字字千钧。最终中央军委没有批准,许光达只好坚持给自己降低了一级薪金待遇。毛泽东不禁感慨,“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正兵团级的徐立清本应被授予上将,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的他却多次给上级写信,坚决要求让衔,最终被授予中将。事实上,除了影片中提到的几位,罗荣桓、徐向前分别写信给毛泽东,请求不要授予自己元帅军衔,叶剑英直接请求只要大将军衔,彭德怀不但不喜欢别人叫他元帅,还亲自压低侄子的军衔……个人荣获的军衔是千千万万革命者流血牺牲换来的,是许多幸存老前辈的共同心声,他们无法忘怀那些并肩作战、英勇牺牲的战友们。正如王直少将所言:“说实话,授衔时我与许多同志一样并不激动,人民共和国是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流血牺牲换来的,他们牺牲了,荣誉却归在我们名下,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激动呢?”
将星闪耀、熠熠生辉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荣耀,印证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光辉历史。开国将帅授衔仪式上,有9位独臂将军(实为10位)、1位独腿将军和1位独脚将军,空荡荡的袖管和裤腿,让观众无不泪目。他们重伤不下火线,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在缺医少药的简陋战场环境下屡次贻误治疗;他们为了保护战友而勇敢挺在前面;他们个个都是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钢铁硬汉,身残志不残,忍受着超于常人的痛苦和艰难,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尽显革命军人的人格力量。
2022年9月1日,103岁高龄的开国少将杨永松溘然长逝,1955年首批授衔将帅全部作古,一个时代落幕了。当下,我们追忆这段岁月,为的就是铭记和纪念,激励中华民族崇尚英烈、追求荣誉的精神。一部开国将帅授衔授勋史,就是一部英雄的礼赞。开国将帅是人民英雄,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