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记忆 > 中国正能量网 || 红色记忆 | 创建冀鲁豫与苏北抗日根据地

中国正能量网 || 红色记忆 | 创建冀鲁豫与苏北抗日根据地

2023年02月09日 10:50:03 来源:郴州市人民政府 访问量:1098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寇大举入侵我国,全面抗战爆发。

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黄克诚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不久,他奉命检查部队的政治工作情况。半个月的调查了解,他发现由于取消了政委制度,政治工作明显削弱,歪风邪气蔓延,军阀习气开始滋长。回总部后,他将情况向总部朱德、彭德怀、任弼时作了详细汇报,建议恢复政治委员制度,以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经总部首长研究上报党中央后,毛泽东批准了在全军开展反军阀主义的斗争,下令恢复我军原有的政治委员制度。不久,黄克诚奉命离开总政治部到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任政委,与旅长徐海东率部转战晋冀豫,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37年,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黄克诚。

 

1938年初,黄克诚率部先后攻打盂县流村、平山温汤的日军,给敌人以重创。3月上旬,他与徐海东率部队南下晋东南。进入太行山区后,上级任命黄克诚兼任太南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在太行山南段抗击日军,破坏这一带日军铁路运输线。

4月初,日军以3万余人兵力,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之我军围攻,号称“九路围攻”,妄图歼灭这一地区的八路军。为粉碎敌人之图谋,黄克诚、徐海东指挥所属两个团,配合兄弟部队在内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拦截打击日军,并发动群众坚壁清野,使敌人处处扑空,陷入饥饿疲惫和被动挨打的境地。16日,率所部一个团协同兄弟部队及友军,在武乡乐长村夹击日军,经过一天的激战,歼灭日军2200余人,迫使各路日军回窜,我军乘胜追击。19日,驻沁县之敌约3000余人慌乱向南撤退。黄克诚得悉后,立即与徐海东率部尾随敌人,在高平以北的张店一带攻击敌人,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毙敌1000余人,并缴获大量的粮食和辎重。至4月27日,日军的“九路围攻”被彻底粉碎。

9月中旬,黄克诚与新任代旅长杨得志率两个团在汤阳发起彰南战役,歼灭了与我为敌、民愤极大的伪军苏启明部。此后,黄克诚率旅部在晋东南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和创建了冀鲁豫根据地。

1939年6、7月,日军对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黄克诚与杨得志率部配合友军参加反扫荡作战,先后指挥攻打长治以东日军。在粉碎了日军对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太南区的扫荡之后,又与一二九师发起邯长战役,向邯长大道展开破袭,袭击日军据点,伏击敌运兵车队和运输队,断敌交通,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40年2月,三四四旅扩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他考虑到自己长期做部队政治工作的实际,请求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另派司令员,他只担任政治委员。不久,总部派左权任二纵队司令员。

 

1940年10月10日,八路军第五纵队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于苏北东台县白驹镇胜利会师。图为黄克诚(中)与韩振纪(左一)、梁兴初(左二)、张爱萍(左四)、韦国清(左五)合影。

 

同年4月,黄克诚根据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意图,建议八路军二纵留一部分主力坚持冀鲁豫根据地的斗争,另一部分主力越过陇海路南下,向华中发展。他的建议得到中央军委和总部批准,决定由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及第三四四旅、新编第二旅南下华中,同活动于豫皖苏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部会合。黄克诚率部于6月20日到达豫皖苏边境的新兴集,与彭雪枫部会合后,奉中央军委指示,组建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活动于津浦路以西陇海路以南对日作战,巩固豫皖苏根据地。八路军第四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

7月,成立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同时根据刘少奇的电示,继续兼任第四纵队政委。随后,遵照中央关于“八路军到华中后,坚决争取控制全苏北”的指示,率第五纵队挺进淮海、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10月初,盘踞苏北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皖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纠集6万兵力向驻黄桥地区的新四军大举进攻。陈毅急电黄克诚率部驰援。黄克诚遵照中共中央“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的方针,率部兼程南下,先后突破顽军盐河和旧黄河防线,连克东沟、阜宁、建阳、苏家嘴等城镇,直逼苏北重镇盐城,沿途歼灭了顽军第十常备旅和独立第三旅等部,切断了顽敌韩德勤部之归路,在战略上造成了对顽军韩部南北夹击之势。

黄桥战役在陈毅、粟裕指挥下,歼灭顽军韩部主力大部,又在追击中歼灭其残部。10月10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与黄克诚所率的八路军五纵队在白驹镇胜利会师,打通了华北、华中联系的通道,胜利完成了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为确立我军的华中敌后抗战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八路军与新四军会师,陈毅与黄克诚自井冈山分手后再次重逢,高兴之余,陈毅即兴赋诗一首:

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局,红旗十月满天飞。

皖南事变后,在盐城建立了新四军军部,陈毅任代司令员,刘少奇任政委。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他出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并担任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

1940年,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前排右三)同部分领导干部在一起。

 

黄克诚率部挺进苏北后,放手发动群众,大力清剿土匪顽劣,实行减租减息,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扩大抗日武装,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在此基础上,他领导苏北军民开展反“伪化”、反“蚕食”斗争,不断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打破顽军的“摩擦”进攻,巩固和发展了苏北抗日根据地。

黄克诚刚到苏北时,正遇海啸成灾,疮痍满目,难民遍野,人民群众的生活苦不堪言。在此之前,国民党政府迫于当地士绅的一再呼吁,勉强拨了一点经费,修筑了一道海堤。但由于国民党各级官员层层克扣,偷工减料,海堤修筑极不牢固,海啸一到,一冲即溃。黄克诚目睹人民群众离乡背井的凄惨景象,决心发动军民自力更生重新修筑海堤,战胜水灾,渡过难关。他采取发行修堤公债、以工代赈的办法,动员上万民工、军民上阵,于1941年7月底,修筑了一条长45公里的海堤。新海堤竣工的第二年,又遇海啸袭击,水位比前次高出6寸,但新修筑的海堤屹然不动,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黄克诚组织人民生产自救,解决群众的吃饱穿暖问题。苏北人民齐声颂扬:“共产党是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就连一些曾对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持怀疑和抵触情绪的士绅也渐渐改变了看法,开始向共产党靠拢。直到今天,苏北人民一提当年的黄师长,无不交口称道。

1943年,日军集中三个师团6万余人及伪军万余人,对盐城地区和两淮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日军首先进行“军事清乡”,采用“梳篦”、“拉网”战术,分路合击。并在“清乡”边沿设置篱笆,派兵扼守,妄图限制新四军机动,进而消灭新四军。黄克诚与副师长张爱萍,为避敌锋芒,采取“内线与外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战术,粉碎了日伪军的大“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抗战期间,黄克诚(左一)同邓小平(左二)、傅钟(左四)在一起。

 

1944年,日军为加强太平洋战场和向正面战场进攻,从苏北抽走部分兵力,为苏北军民开始局部反攻造成有利战机。黄克诚把握时机,于4月指挥三师发起高沟、杨口战役,采取各个击破战法,将敌伪军中心据点逐一拔除,并数次击退出援之敌。此役共歼日军3000余人,攻克大小据点14处。

随后,黄克诚又率部在滨海地区发动攻势,攻克苏北产盐重地陈家港及合顺昌等据点,解放了日寇掠夺盐、棉的基地台德,并攻克了日伪军新设立的重要据点林公渡。随即,又乘胜在苏北各地发起一系列攻势作战,将淮海区之敌分割在几个孤立区域内,并将根据地边沿区推向了陇海路,使陇海路百余里地段处于新四军打击之下。次年4月,新四军第三师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发起阜宁战役,一举攻克阜宁县城及日伪据点20余处。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黄克诚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同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新四军转入战略反攻。黄克诚指挥苏北抗日武装及民兵先后解放沭阳、宿迁、泗阳、涟水等县城,随后发起两淮战役,相继攻克淮阴、淮安,全歼守敌伪师长潘干臣以下官兵1.5万余人,解放了全苏北。两淮战役的胜利,给予孤立据点之敌以极大震撼,为使苏北、苏中、淮南、淮北四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创造了条件。

黄克诚率部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至抗战胜利的五年中,共作战5000余次,歼敌6.5万余人,新四军第三师发展到7万余人,开辟建立了拥有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和800万人口的解放区。


责任编辑/邓小明 唐光龙


信息来源: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