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南抗战史上,有一个令日伪军闻风丧胆的名字——“方司令”。宜兴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史国兴向我们揭开了这位英雄的真实身份:“他叫刘别生,是新四军第十六旅四十八团的团长。”
新四军第十六旅四十八团前身系红军部队。抗战时期,这支部队先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第二旅四团、第十六旅四十八团等。虽然番号历经了数次演变,但该团因作战勇猛,一直被百姓称为“老虎团”。刘别生先后担任了第二旅四团、第十六旅四十八团的团长。
“方司令”刘别生
刘别生,1915年出生,江西安福人。1928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斗争和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在成为团长前,他在新四军第一支队先后任班、排、营、团级干部,直到1940年,刘别生在新四军军部接受了特务团团长的任命,正式开启英雄团长的成长之路。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刘别生率领特务团同敌人进行了7天7夜的浴血奋战。13日傍晚,敌人占领了离军部指挥所不到200米的一座小庙。叶挺军长决心要夺回小庙,但此时军部指挥所已经没有什么战斗人员了。这时,刘别生正带着4名通讯员来到军部。叶挺军长命令他去夺回小庙。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刘别生机智灵活,出奇制敌,只用了10多分钟,把小庙从敌人手里夺了回来,带去的4名通讯员无一伤亡。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新四军军部发出了分散突围的命令。刘别生和战友们像下山的猛虎,在枪林弹雨中杀开一条血路,集结后组成一支突围小队,由刘别生统一指挥。他们白天隐蔽休息,夜晚急速行军,绕过敌人阵地,穿过一道道封锁线。休息时,刘别生不是趴在大路旁的草丛中侦察敌情,就是化装成老百姓到村子里去观察动向。最终,刘别生带领战友们成功突围,成为“皖南事变”中最早突围出来的一批同志。
刘别生任新四军第二旅四团团长的任命状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刘别生担任新四军第二旅四团团长。随后,他又跟随旅长王必成从苏北转战苏南,在新四军第二旅和第十六旅合编为新第十六旅后,担任由第四团改编而来的第四十八团团长。在苏南战场上,刘别生率领第四十八团与日伪军进行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保卫了苏南根据地。
1943年10月,日军南侵苏浙皖边。国民党军不战而退,三日内丢失宣城、郎溪、广德、溧阳4县城,苏浙皖边成了新沦陷区。刘别生化名方自强,人称“方司令”,率第四十八团跟随旅长王必成挺进苏浙皖边,半个月内先后进行了侯村、芦塘等9次战斗。为何一个团长会被以“司令”相称,据说主要还是为了迷惑敌人。在外界听来,“司令”显然要比“团长”大很多。那时一个团长手下的人数一般不会过千,但“司令”手下可远不止这些。
史国兴说道,“方司令”挺进苏浙皖边时,就曾在太华村民王金标家居住过。王金标家所在的乾元村,向西翻过月岭,是溧阳横涧的石门尖、李家园,西南是安徽广德的阳边村,只要几分钟的功夫,就能转入树木茂盛、竹子参天的大山中,转眼就不见人影,适合转移。刘别生住在乾元村时,经常骑马到第十六旅旅部胥井村开会。
刘别生与营长曾旦生、黄祖煌在泗安战役后合影
1943年11月,“方司令”带领部队进入长兴、广德两县地区,紧紧依靠群众,发展地方武装,伺机打击敌人。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讲解员介绍道,“1944年,‘方司令’在长兴以第四十八团为主,先后同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杭村战斗、长兴战役、泗安战役、青岘岭战斗,四战四捷,‘方司令’的名字也在长兴家喻户晓。”
图为杭村战斗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在杭村战斗中,“方司令”带领第四十八团战士缴炮的事迹一时传为奇谈。1944年春,日军调集了大批兵力对新四军新开辟不久的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二十多天的反复“扫荡”。第四十八团的指战员们个个摩拳擦掌,要给这些日伪军以迎头重击。3月29日,驻扎在广德门口塘流洞桥据点的日军南浦旅团小林中队100余名日寇和一个300多人的伪军大队,带着由几匹战马牵引的一门崭新的九二式步兵炮,窜至广德杭村一带“扫荡”。新四军第十六旅获悉后,命令刘别生率领第四十八团立即出击。刘别生当机立断展开部署,命令驻扎杭村附近的一营迅速率部占领杭村东南高地,准备从侧翼打击敌人;命令三营迅速率部占领杭村西南高地,截断敌人退路;命令二营在杭村东北的广宜大路西侧埋伏,防止敌人北逃,并堵截溧阳、宜兴来援的敌人。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顿时四面八方枪声大作,第四十八团战士如猛虎般扑向敌人。战斗仅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就大获全胜,歼灭了日军第61团157联队小林中队一整个中队,消灭日军70人、伪军150人,缴获了九二式步兵炮一门,还有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用品。
1945年1月,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师主力渡江南下,在长兴仰峰岕与第十六旅胜利会师,并奉中央军委命令成立了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十六旅改编为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刘别生任第一纵队一支队支队长。2月,苏浙军区为执行党中央关于发展东南的战略方针,率部向浙西挺进。国民党顽固派于是集结了大量部队向苏浙军区部队进攻,爆发了三次天目山反顽战役。
“刘别生牺牲在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战役中的新登战役,他在用望远镜观察战场敌情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铁军》杂志社社长王路奇说道。刘别生中弹后,战士们用担架将他抬到山下进行转移,随军女医助张志衍检查后发现他身中3颗子弹,两颗分别造成他左臂和左腿粉碎性骨折,另一颗击中了腹部。尽管张志衍为他进行了包扎,但他腹部伤口出血一直无法止住。在转移至杭州临安三口时,因伤势过重牺牲了。牺牲前,他把身上仅有的四块银元、一支钢笔、一块怀表和党费证交给了身边的政委罗维道,并说:“战斗还在进行,请暂时不要把我的情况告诉部队,也不要告诉我的妻子,把部队带好!”
这位威震敌胆的英雄团长、骁勇善战的抗日将领的生命定格在了30岁。80年岁月如梭,如今“方司令”刘别生的传奇故事仍在苏南大地传颂,历久弥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