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在街上捡到钱包、到剧院观赏戏剧、打电话与人联络、到商场购物……这些都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各种行为。也许这些事情太平常了,人们司空见惯。
我们将连续刊载中文宣三百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魏良鹏编著的《生活中处处有道德》刊载的文章。究竟哪样做才符合规范?哪样做违背了道德要求?这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每年的3月,雷锋的名字总是一次次拨动人们的心弦,学雷锋活动又一次掀起高潮。
雷锋凭什么穿越时空,超越时代,影响一代代中国人,甚至感动外国人?靠的是他的人格和精神力量:见难就解、见危就帮、见弱就扶、见贫就济,从来不会犹豫彷徨,也从来不考虑个人利益。
雷锋虽然伟大,但也很平凡,学雷锋其实并不难。伸手相扶,你就是雷锋。
在这个温暖的春天里,面对榜样雷锋,那个藏在人们心里关于“扶不扶”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必须扶!“扶”是道义的抉择,是大爱的选择,是必然的担当!诚如小品《扶不扶》中的一句台词:“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近段时间,从投身火场救人的河南退伍兵郑春光,到勇斗歹徒的总政干部部干事王雁鹰,再到挺身而出救助摔倒老人的河南洛阳小伙刘永银,都用自己的“伸手相扶”弘扬了雷锋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什么不敢做好事,不敢挺身而出,就是因为怕“摊上事”,怕“救人反被讹”,怕“好人没好报”,怕“个人利益受损”。正是怕这怕那,怕东怕西,导致“小悦悦事件”等一系列道德问题的发生。
事实上,学雷锋、做好事不是别人逼迫,也不应成为疑问,它本身是一种道德自觉、一种心的选择、一种自发行为、一种习惯动作。一事当前,总是考虑自身的利益,就会影响正确的抉择。一旦人人都缺失这种道德自觉,社会环境会好起来吗?有哲人说:“遥远的罪恶与你我有关”。如果有一天,你需要帮助,无人回应,也不要抱怨别人、抱怨社会,因为这很可能是你自己种下的恶果。
不可否认,个别人学雷锋、做好事可能会受到不公正对待,但要相信这些只是个别案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黑的也很难会被抹成白的。北京大学等很多法学教授坚决为做好事者“撑腰”,社会各界都力挺“当代雷锋”,很多单位都重奖见义勇为者,各种媒体都大力痛斥那些讹人者,崇德向善的种子正在民间蓬勃生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每个人心中滋长。可以预见,好人被讹、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
当然,选择出手相扶、奋不顾身,并不反对理性救助、科学求助。俗话说,水火无情。你不会水,就不要下水;你不懂救火常识,就不要盲目闯火场……努力掌握各种做好事的常识,积极运用现代通讯工具,及时向专业救援力量求助,也是一种学雷锋、做好事的方式。
《论语》有言:“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社会环境是朵花,根深叶茂靠大家。每个人既是良好环境的受益者,又是良好环境的建设者。因此,在学雷锋、做好事这件事上,谁也不能看轻自己的力量。“你就是他人的环境”。你期盼一个怎样的环境?你的行为,就是你的答案!
编辑:朋天岳
责任编辑:文宣君
传承华夏文明
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