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人活于世,离不开出行。步行、乘车、驾车等均为其中的主要内容。不要以为这些仅仅是个人行为、可以随意而为。它涉及到与他人、与道路、与秩序的关系。这里面有基本规则要严格遵守,也有不少道德规范需践行。
我们将连续刊载中文宣三百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魏良鹏编著的《生活中处处有道德》刊载的文章。比如你如何过马路?乘车时你是否主动地给老人、妇女、小孩让座?驾车时你是不是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考量着你的规则意识和道德水准。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要注意”,幼儿园时代就能接受到的教育,然而到了马路上却就不记得了。——左瞧瞧,右瞅瞅,路上并无车,此时不过马路,更待何时?
在2012年10月份,有网友发表了一条微博如是调侃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拨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引起了网络上的广泛热议。有人评论道,红灯亮时凑够一拨人过马路,这样违法成本较低、法不责众。诚如是,但究其根本,体现出的却是道德观念的薄弱以及对自身生命的漠视。
看似简单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过个马路而已,能出什么事呢?”,“你看,人家都走了,你不走,你不傻吗?”“小概率”乘以庞大的基数,那么“小概率事件”便不再是“小概率事件”,从见诸报章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式过马路”,在2012年1-11月,仅江苏省境内闯红灯导致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88起,造成90人死亡。
对于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各地都有新鲜的做法:在铁路上海站附近的天目西路梅园路路口,红灯期间专门由路口交通协管员在人行横道线两头,在人群前拉起绳子,形成一道蓄流“闸门”,待绿灯时再“放闸”泄流。但破解“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问题的关键却不在于此,而在于切实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行路”这一问题上的道德反思,不只是在“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点上,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
按理说,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
在交通设施完备的前提下,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这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做法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都有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而有的人,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
行路难,行路难!人人严格要求,行路便不再难!
编辑:朋天岳
责任编辑:文宣君
传承华夏文明
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