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墨语飘香 > 刘国昌:京城胡同里的童年怎么过?让老北京向您娓娓道来!

刘国昌:京城胡同里的童年怎么过?让老北京向您娓娓道来!

2019年05月31日 23:30:10 来源:金台唱晚 访问量:1254 作者:刘国昌

编者按:

笑声朗朗,趣事多多,童年回忆如点点星光,照亮人生前行之路。儿童节前夕,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胡同里的童趣》,带您重温京城胡同里的童年趣事。



🔹全文共195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经作者授权推送

🔹微信ID:rmrbjtcw



刘国昌:胡同里的童趣

在北京城长大的孩子,大都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记忆。其中最有意思的恐怕就是在胡同里玩耍的情形。


京城的胡同,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笔直或弯曲,但不管怎样,都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地。您想啊,无论是住大杂院的,还是住独门独院的,活动空间都比较小。但孩子们天性好动,要玩、要耍,只好到胡同去了。胡同天然地成了孩子们的天地、孩子们的乐园。


玩耍的方式很多:推铁环、捉迷藏、打扑克牌、跳猴皮筋、打乒乓球……每到放学的时候,特别是一放暑假,孩子就张罗开了,你找我,我找他,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可开心了。玩什么,怎么玩,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一般来说男孩爱玩有点刺激性的游戏,比如捉迷藏等;而女孩则喜欢跳跳猴皮筋什么的。但也有相互交叉的时候,比如打扑克牌时,男女混合,谁的牌技高就和谁“一家”。玩到高兴时,说话的声儿也高了,有时还争了起来,挺有意思的。



打乒乓球


玩的时候,孩子们大都率性而为,可谓“疯玩”。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常见不少家长一边在胡同口喊:“该吃饭了,快回家。”一边相互抱怨道,瞧瞧这些孩子,玩起来没点儿,连饭都不吃了。见孩子来到跟前,还得数落一番。孩子做个鬼脸,一溜烟地跑进了家门。


别以为孩子们在胡同里光是玩,就是在这玩中长了本事、培养了聪明。您想啊,上面说的那些游戏,对孩子都有帮助,其中玩捉迷藏对孩子们的锻炼最大。特别是晚上黑灯瞎火的,人又藏在暗处,让一个小孩去找,没点胆子还真不行。有些小孩刚一开始玩的时候有点发怵,玩了几次就好些了,胆也大多了。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人上三个就得协调,更何况十几个孩子呢。笔者小时候的伙伴中有人后来参了军,还当上了连长。回家探亲时聊天,他说之所以当了干部与小时候的锻炼大有关系。


孩子们在胡同里玩,每天都要和街坊四邻打交道。遇到大人打招呼,该叫什么心里都有数。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大爷、大叔、大妈、大婶……见了谁准叫不错。这一点很受大人们的喜欢,都说这些孩子真懂事。


孩子们有时还结伴到小人书摊前看书。过去京城里有不少小人书摊,有的在屋子里,有的在大街上。在大街上的书摊,可谓一景。记得在东城灯市口大街路北就有这么一个比较大的书摊:在靠墙根处,有个用白帆布搭的棚子,棚子下用铺板拼成的一个台面上,摆着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小人书。摊主是个老头儿,慈眉善目,坐在台面里头,手把着一把小茶壶,时不时喝上两口。书摊外头呢,则摆着一圈小板凳、小马扎,孩子们看书就坐在那里。别小看这书摊,每天可热闹了。下午放学之后,或是星期天,书摊前总是围满了人。有的在挑书,有的坐着小板凳看书,而那老头则笑眯眯地来回照应着。



小人书摊一景


笔者小时候也是个“小人书迷”。放学后约上几个同学就往书摊那儿跑,借上几本书着迷地看个没完。要是碰上了星期天,或是放寒暑假的时候,一上瘾半天儿就过去了。


小人书给孩子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都是全套的,看完了一本,再看一本,一本一本接着看,直到看完了为止。看完书还不算了事,小哥儿几个还经常聚在一块儿聊聊,聊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聊自己的感受,有时候还为故事的来龙去脉争论争论。记得一次看完《岳飞传》后,我们几个同学对岳飞佩服得不得了,同情他遭人陷害的境遇,对秦桧恨得咬牙切齿。大家七嘴八舌,设想如何才能好好治治这可恨的秦桧。而看完了《铁道游击队》后,大家对刘洪等几个游击队员油然而生神往之情,甚至模仿着他们的样子,也打起了“游击”:用纸做起了“二十响大肚匣子枪”,在胡同里东躲西藏,看见了“目标”,“乒乒”就是“两枪”,直到把对方“撂倒”才算收场。


那时候看小人书得花点钱,一般都是1分钱1本,但如果是一气儿看3本的话,那还“饶”1本,这就可以看4本。这小人书还可以借走,两三天再还回来。倘若有毁坏,那得赔偿。所以大家看书时都特别小心,对书很爱惜。



小人书摊前看书的儿童(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若问这些活动是不是有组织的?非也,完全是孩子们自发搞起来的。这就是胡同带来的好处。某种意义上,胡同人家的生活是开放型的。早晨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院门都打开,大人孩子齐上手打扫卫生。上班上学的都走了之后,各户的老人接着忙乎,上街买菜、照顾小孩,各忙各的。到了饭点谁家吃什么互相都知道。平时谁家有什么事,大家也都有个照应。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睹其情、听其话、触其事,与周围的人和事融为一体,成长中天然就有一定的社会性。


时下不少人慨叹有些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差,与人交往有点障碍。这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但居住环境的变化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现在住的大都是楼房,封闭得很,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小,与人交往的机会也少,这点与胡同里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照。现在不少人怀念胡同生活的时光,念叨那时的故事,其中一条就在于胡同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本文作者刘国昌7岁时与姐姐合影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