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狄瑶
校对:徐玉霞
制作:狄瑶
审核:刘亚平
水西,山清水秀,乡风淳朴,是一方古老而厚重的土地;是一方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载入党史、军史的红色高地;亦是饱含着红色基因,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的美丽乡村。
1938年夏,粟裕、陈毅、张鼎丞分别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第二支队,相继从皖南挺进苏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同年秋,陈毅率第一支队司令部进驻水西村。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公开宣布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
2024年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85周年,现纪念馆开启“红色水西”系列,于每周五发布“纪念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80周年研讨会学术论文”。
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
成立与战略作用
金新果
1939 年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批复,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指挥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江南指挥部的成立,是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一年多来奋勇作战的必然结果;是适应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新形势下,特别是中国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是新四军进一步实现向东发展战略方针的需要;是新四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一、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是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一年多来奋勇作战的必然结果
1938年5月,新四军各部队在皖南集中还不到十天,也来不及整训,就迅速组建先遣支队,向江南战场出动。从江南整个情况来看,对新四军是不利的。而敌人在各方面都处于一种暂时的优势。当时,徐州会战已经结束,正准备继续发动武汉会战。为此,日军竭力巩固已占领的上海、杭州、南京、芜湖、徐州等各战略要地,到处建立伪政权,培养了许多汉奸、护路警等,以为其爪牙。在其交通线上,据点林立,各据点间距离5里至10里,并在据点空隙间常有伪军驻扎与活动;铁路两侧肃清民房,防我潜伏破坏,每个车站均有守卫。新四军不仅失去了战略展开的先机,而且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局面。面对这些不利条件和困难,新四军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在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部署,确定坚决向敌人后方挺进,“开展广泛的游击战,达到牵制和分散敌人的兵力,配合国军主力正面作战,在持久战中,争取最后的胜利”。
1938年5月,新四军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先后派出先遣支队和第一、第二支队进入“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以溧阳、溧水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开展建立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基地的斗争。新四军虽然擅长游击作战,但在平原水网地区,面对日本侵略军,照搬以往的经验是不够的。新四军在与敌人的作战实践中,研究并创造了许多新的战略战术。第一、第二支队在东进苏南近半年的时间里,与日军共进行了大小战斗200余次,歼灭日伪军3000余人,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斗志。在敌后积极打击日伪军的同时,新四军还大力摧毁日军扶植的伪政权、维持会。派出战地服务团和民运工作组深入广大乡村,配合中共地方组织,发动群众,成立租息调解委员会,实行减租减息等,从而稳定了民心,激发和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新四军主动与敌后的各种抗日武装建立联系,采取团结、争取、扶助发展和逐步改造的方针,争取合作,共同抗日。将管文蔚领导的丹阳县抗日自卫总团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还把延陵、茅山、句容、金坛、社头、江宁、当涂、小丹阳等地的游击队,先后团结在新四军周围,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在苏南敌后,新四军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陈毅、张鼎承等先后与一些社会名流、开明士绅和民族资产阶级进行联络,宣传共产党、新四军的抗战宗旨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推动他们共同参加抗战。1938年7月,在成立中共苏南区工委的同时,在第一支队活动的地区召开了各界代表会议,成立了镇(镇江)、句(句容)、丹(丹阳)、金(金坛)四县抗敌总会;在第二支队活动的地区,也成立了江(江宁)、当(当涂)、溧(溧水)三县抗敌自卫委员会。这些组织后来都逐渐转化为半政权性组织。随着群众的广泛发动,统一战线工作的深入开展,团结了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了积极因素,使苏南的抗日局面不断发展。至12月,苏南地区军民先后粉碎敌之“扫荡”近30次,初步巩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38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中强调,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即将到来,敌后游击战争将要变成抗战的主要形式。党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战区和敌后,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发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和巩固更多的抗日根据地,缩小敌之占领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全会确定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新四军的发展方针是: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周恩来赴皖南视察新四军军部,代表中共中央向新四军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指出,新四军的活动地区,是敌人占领下的中国东部地区,这里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经济发达,文化程度高。要和日军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争胜负,新四军的任务更加重要。他与新四军的领导研究,提出了新四军在敌后发展的三条原则:“哪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那个地方发展。哪个地方危险,我们就到那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地区。哪个地方只有敌人伪军,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那里发展。”1939年4月,中共中央更进一步强调:“华中是我党发展武装力量的主要地域,并在战略上华中亦为联系华北、华南之枢纽,关系整个抗战前途甚大。”华中已成为我党我军最重要的生命线。发展华中,不仅是新四军的任务,而且成为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共同的战略任务。
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部署,新四军制定了“集小胜为大胜,团结群众以游击动作进行胜利的战斗,并力求达到自身的壮大和战斗力量的坚强,而能进一步进行大的运动战和歼灭大的敌人”的作战原则。新四军按照军部的部署,各支队分别向华中敌后和抗日前线开进,在大江南北开展广泛的游击战。新四军东进苏南的部队,积极贯彻“向北发展、向东作战”的方针,按照毛泽东“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的战略构想,英勇作战,使部队和根据地不断发展扩大。
1939 年2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先以第二团主力在丹阳游击纵队的配合下,向北挺进扬中,歼灭盘踞该地的伪军,并以一部北上进至扬州以东之大桥地区,同时对驻泰州地区的国民党军苏鲁皖边游击军李长江、李明扬部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建立了统战关系。至4月,控制了扬中和大桥一带沿江地区。5月,新四军第六团向无锡、江阴、常熟、苏州、太仓地区东进,以“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的番号开展抗日游击战争。5月下旬,“江抗”夜袭苏州西北之浒墅关火车站,歼日军54余人和伪军1个中队。而后,越过京(宁)沪铁路,直插上海市郊,与中共上海党组织领导的常熟、嘉定、青浦等地的抗日游击队相配合,共同开辟了苏(苏州)常(常熟)太(太仓)和澄(江阴)锡(无锡)虞(虞山)游击根据地。同年夏,第一、第二支队又开辟了太(太湖)隔(漏湖)地区。第一、第二支队东进北上的作战行动,推动了苏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部队由原来的4000余人发展到1.4万余人,并创造了跨越长江两岸进行游击战争的有利态势。新四军在江南的奋勇作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推动了苏南抗日战争的发展。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却触动了蒋介石的反共神经,掀起了一股反共逆流。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困难局面,坚持和壮大江南的敌后抗日战争,统一协调与指挥苏南的新四军部队,1939年11月7日,第一、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在漂阳县水西村合并,成立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罗忠毅任参谋长,刘炎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指挥部辖第二、第四、新六团、挺进纵队和地方武装。
(未完待续)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