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黄凯锋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阶段,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培育十分重要。去年以来,习近平 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阐述其理论内涵,强调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 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要求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讲话精神的要求,积极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目前来说,尤其要在人格示 范和养成教育上下功夫。
培育青少年价值观需要理想人格示范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思维敏锐、乐于探索,但情绪容易波动,意志较为脆 弱,内心常有冲突。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而有效的人格示范是青少年价值观培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文明需要垂范,诚信需要落 实,青少年价值观更是需要践行的行为规范。行胜于言,善念常在心中,善念也要体现在善举中。对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来说,要使他们真正养成知行合一、 心口合一的良好行为习惯,离不开一个个理想人格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高蹈远举的理想人格,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集成。中华儿女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家国情怀、积极的文化担当,逐步 凝练为理性有为、自强不息、大德行天下的君子人格。“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等耳熟能详的表达说明君子人格的具体原则与尺度。经过现代转化,君子的理想可以成为我们今天青少年理想人格示范的宝贵精神资源。
我们要在培育青少年价值观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不能在纯粹观念的叙述逻辑上兜圈子,而要发现好的形象和载体,以人格魅力和实际行为长久濡 染。在这方面,继承中华君子文化的精神财富,倡导示范人格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官有官德,商有商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 模范就是十分重要的人格示范群体,是青少年可敬可亲可学的楷模和励志成才的榜样。我们要用好具有传统优势的传播手段,积极搭建新的人格示范的各类平台,健 行致远、修身立德,真正形成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良好文化生态。
青少年价值观建设需要养成教育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来说,它的价值观念怎样,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和政党的性质,也意味着它的历史命运。对青少年个人来说,他的价值观念实际上就是他对自己的一种形象确认和行为定向。要有效实现人格示范的引领作用,青少年价值观建设还离不开养成教育。
目前在青少年养成教育的问题上,学校、家庭、网络和社会之间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悖谬现象,5天学校教育和2天家庭、社会和网络的影响不尽一致。 言行背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种种社会矛盾将对青少年心理、思维、观念和行为多方面产生消极作用。为此,我们的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尊重父母师长,另一方面也 一定要身体力行,见贤思齐;一方面要求孩子自立自强,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告别包办一切的溺爱心理。只有这样,青少年将来才能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使价值理念 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习惯。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需要付出成本、培养责任意识的关键阶段,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误区导致成本意识的丧失。让一个从不摘苹 果的人拥有吃不完的苹果,他体会不到果实的甘美,而且多数时候是一种悲剧和灾难。“人生意义需要创造”,还原必要的难度,懂得舍弃,学会自己创造,是成本 意识的基本内涵。人生的成功是需要成本的,这成本不仅是经济学的必须,更是生命美学的价值凝结。
青少年养成教育中还需要慎重处理知识学习与价值判断能力的关系,学会发现知识背后的立场,了解历史事件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发现迷宫中的星 斗并确立自己在纵横坐标轴中的位置,找到走出自我走向社会的道路。因此,既要勤于学习,术有专攻,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又要关心国 家,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青少年养成教育中还需要辩证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用崇高的理想照亮青少年的生活,使青春岁月充满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要使广大 青少年面对现实,学会辩证思维,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习近平同志今年“五四”青年节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 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迈稳步子、 夯实根基,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