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时下在网上行走是不少人的喜爱。尽管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但其中也有不少规则要遵守,有不少道德规范要践行。那些在网上发虚假信息、挖他人隐私、造谣生事等,都是违背道德规范的错误行径,必须坚决反对和杜绝。
现我们将连续刊载中文宣三百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魏良鹏编著的《生活中处处有道德》刊载的文章。努力培育网坛的净土,这是广大网民的共同责任啊!
新年伊始,安徽一男子因为2013年9月的暴力网帖受到了法律的惩处,当时,他为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在网站上发表暴力、恐怖帖文,发布了“血洗幼儿园”等极具威胁性、煽动性的恐吓信息。而今,这位“恐怖哥”因犯寻衅滋事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
“网络暴力”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自从有了互联网,网络暴力就和人们如影相随,导演陈凯歌甚至将一场群殴式的网络暴力搬上了银幕拍成了电影。就连普通人也会深有体会,从女白领自杀事件,到3Q大战,社会生活中各种语言攻击、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无孔不入,个人隐私、尊严几近无所遁形。
比如童星林妙可,曾因为在微博中抻面被网友用污言秽语调戏,她随即呼吁“我们来这里安家就应该受到保护。对人身心、健康有害的言论就应除根,不准它在网络生存,不准它污染网络空气。”结果她的这番话又招来了不同意见。
在不少网友抨击网络语言暴力的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微博是成年人的世界,未成年的孩子们还是少碰为妙。
委实说,对于类似观点中表现出来的逻辑,笔者很有些不以为然。比如说“网络是成人的世界、未成年人慎入”,那么正常的成人世界应是该怎样的,难道因为你是成年人,就可以恣意妄为、胡言乱语吗?难道不正因为上网的是成年人,应该有更加成熟的人格和更完善的自制力,对自己的上网行为负起更多的责任吗?时下网络暴力在一些人中盛行,以至于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冷静客观、谦虚有礼,而到了网上却跟换了个人似的怒气冲冲。一些宣扬暴力负面情绪的网帖会受到热捧,而一些充满正能量的网文会不受待见进而受到攻击。如此情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些“网络暴力”帖,最初都是由诉苦帖或断章取义的不实网帖演变而来,发帖者在帖子内大倒苦水,随后就由于跟帖者的各种煽风点火,结果促成了“网络暴力”的泛滥。
比如媒体评出的2013十大逆转新闻中,其中既有“北京老外撞大妈”的惊天剧情大逆转,也有“济南市民哄抢菊花”事件的网络讹传,无不是网络一出现片言只语,马上就引发如潮评论,而且这些评论中,大多数都不惮以最大的恶意进行揣测,除了淹之以污言秽语外,更是经常将之随意上升到民族性、劣根性等“高度”。发帖者貌似站在道德的高地,实则将自己的愉悦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会给事件相关者带来怎样的伤害。这种情形的出现,被有的观察者称为“人性黑暗之一种”。
陈凯歌曾表示,网络暴力是不是跟“文革”一脉相承,它们惟一的不同就是,“文革”时谁斗你你知道,现在谁斗你,你不知道。
的确,许多人热衷于发表极端化的网帖网文,或是在跟帖中狂轰滥炸,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隐秘性强的网络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他人投之以恶语,可能马上就会引发纠纷,但在网上,你骂就骂了,别人根本不知道你是谁,基本上没有后顾之忧。而当看到别的围观者大放厥词时,有些原本冷静的人也很容易失守,陷人集体疯狂的漩涡。
另一方面,现今的信息时代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获取知识的欲望,但由于网上的资讯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不来点“一鸣惊人”的“重口味”观点或是爆料,很可能就得不到太多的关注度。这样的网络传播特点,也是导致恶帖丛生的原因之一。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说暴力、低俗、色情等,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网络世界的代名词。因为如果我们对旁人在遭受暴力帖文的伤害时无动于衷的话,谁也不能保证下一个被“人肉”的就不是你或你的亲人。退一万步说,我们上网,本来是为了增长见闻或休闲时光,如果成天面对的都是网络中的黑暗丛林,久而久之,这样的上网是否还能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愉悦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2013年国庆期间,一篇以描述国家成长为主题的散文《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在网上广为传播,其在新浪博客的阅读量超过1万次,在新浪微博的转发量近2万次。文章的作者是一名“85后”作家,而其读者也多为“80后”、“90后”。
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受到热捧,再一次证明了这篇网文中的观点:“爱国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批评中国、批评政府,不能去反思这个国家和文明的短板和缺陷。但什么是善意的批评,什么是恶意的嘲讽;什么是站在现实基础上的有价值的反思,什么是立在虚无之上的、‘关公战秦琼’式的自贱自残,这些要分清楚。”
互联网走进中国已经差不多有20个年头了,时至今日,连几岁的小孩都能使用手机上网。作为广大网民中的一员,我们早就应该成熟起来,时时揽镜自照,积极做网络正能量的传递者和守护者,时时以释放正能量为荣。
编辑:朋天岳
责任编辑:文宣君
传承华夏文明
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