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广西贺州:千年古邑年轻态

广西贺州:千年古邑年轻态

2016年11月03日 16:15:30 来源:人民网 访问量:227

广西贺州:千年古邑年轻态

罗华、何晶茹、韦红、黄昱梅、沈泉池、朱晓玲、王韬、王震、王芳、冯粒、严立政


【视频·广西贺州:千年古邑年轻态】http://url.cn/419Eevl

视频专访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新业态助推贺州绿色崛起

“我坐上高铁去贺州,碧碧的水来绿绿的山,那是贺江水那是姑婆山,那里有瓜花酿和豆豉香……”2015年,一曲《坐上高铁去贺州》横空出世,创下上百万的搜索量,一跃成为“广西本土神曲”。

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贺州迈入“高铁时代”。到桂林1个小时,到南宁4个小时,到广州1个小时,贺州正式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成为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后花园”。

高铁牵线,作为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的贺州正谋求将自身资源转化为新一轮的发展优势。静谧古镇、旖旎风光、长寿密码、矿产资源……由“养在深闺人未识”来了个华丽转身。

贺街镇的桂花古井 严立政 摄

守望千年古邑 留住一方乡愁

尽管贺州2002年才撤地设市,临贺故城却也有着悠悠2000多年的历史。

人称“老贺街”的龙泽深今年69岁,退休前是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长利小学校长。作为土生土长的贺街镇人,龙泽深说起位于贺街镇上的临贺故城来,话匣子便停不下来了,“临贺故城是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时建的,经历了十多个朝代更迭。直到1952年贺县政府迁往八步,临贺故城才完成它作为县治的历史使命。”

在贺街镇河西街南门口,有一口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的桂花古井。井口直径1米,深约12米,井壁以青砖砌筑,井口的井圈则由整块石灰岩琢制而成。由于年深日久,井圈被人们汲水时所用的绳索磨出了道道沟痕。有的沟痕甚至深达10多厘米,可见岁月沧桑。

“这些沟痕,我也有出力哩!我9岁的时候第一次来这口井打水,最喜欢靠边的这个位置。”龙泽深回忆起往事来,如数家珍。

始建于东汉中晚期的贺州临贺故城河西城址主城城墙 严立政 摄

沿着桂花古井往南走,穿过一条曲折有致的青石板路,路过大大小小的各姓祠堂,便来到临贺故城河西城址主城城墙。城墙始建于东汉中晚期,初为夯土墙,五代时在内墙包砌红色花砖。2001年,临贺故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开始进行部分修复。环游城墙,抚摸着鱼骨纹、竹节纹、太阳纹等不同纹饰的古老城砖,仿佛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

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带,从秦汉至明清,壮、汉、瑶、苗等民族大量迁入。每逢临贺故城的浮山歌节,贺街镇本地民歌“哩嗬嘿”“连山调”、客家山歌“叮咚叮”“扯咚扯”、瑶族民歌“过山音”等各种曲调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传唱这些曲调的族群的根在哪儿?是怎么迁入贺州的?千百年来是如何演变的?为了破解这些谜题,贺州族群文化博物馆馆长李晓明在南岭走廊的崇山峻岭间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贺州族群文化博物馆馆长李晓明 冯粒 摄

李晓明是广西培养的文科博士,多年来他收集当地各族群传统歌谣、戏曲诗词、族谱、宗教典籍、医药方剂、墓志铭、契约文书、牌匾等第一手民间文献资料1000多种,文化实物30000多件。

走进贺州学院里的贺州族群文化博物馆,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世界上首个音调最齐全的“芦笙基因库”、收藏有1800多个粑印的“粑文化陈列室”、贺州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木雕工艺品、流传于广西东部地区的杖头木偶、各色瑶锦等,藏品十分丰富。“就拿贺州‘本地人’来说,他们是自秦汉以来因谪贬、兵戍、商贾、逃荒等原因先后南徙入贺而形成的汉族族群。‘本地人’占贺州总人口的50%左右,主要居住在贺州的北部地区……”说到贺州族群时,李晓明滔滔不绝。

各族群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融合,体现之一便是遗留至今、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它们聚于一处,就形成了风情独特的传统村落。记者来到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一个汉族古村寨——深坡村,村子始建于宋绍定年间(1228年—1233年),至今已近800年历史。村前一条溪水,溪畔大树参天,村后一座小山,林木蓊蓊郁郁,常有白鹭栖息。沿着一条不宽的青石板路穿村而过,两边是宋明清时期的青砖绿瓦马头墙老式建筑和一条条窄窄的街巷,村内有祠堂、书屋多处。深坡古村人杰地灵,读书之风世代沿袭,曾出过4名进士、9名举人,村里历代加封牌匾达数十块。

近年来,贺州市以规划促进保护,采取多项措施保护传统村落,以期保护、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为后人留住乡愁,记住乡愁。

黄姚古镇的别样风情 严立政 摄

邂逅最美古镇 探秘“醉氧”长寿

要感受人文贺州,除了临贺故城、传统村落外,素有“中国最美古镇”美誉的黄姚古镇也属于“错过悔一生”系列。

青砖黛瓦,飞檐翘壁。俊美的真武山下,是一片溪流纵横的平地和村庄,小珠江、姚江和兴宁河三条小河流环绕着古镇,一株株古榕古树与河岸边丛丛翠竹掩映着300多座明清时期遗留的古民居,保存完好的古镇建筑以及山水景色在这里奇美地结合。

“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岁月把诗意密密交织在了黄姚古镇。而古镇里的百岁老人便是岁月的见证者。

今年102岁的潘玉英老人是黄姚古镇上有名的裁缝,在一针一线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几年前,外孙林共平把自家宅院改造成了一间古朴别致的客栈,仍然耳聪目明的潘玉英又忙活了起来。尽管客栈不缺人手,潘玉英还是会帮着大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贺州昭平县走马乡佛丁村114岁的胡月英老人正在采茶 贺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贺州,像潘玉英这样的百岁老人有458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9.1/10万。10月19日,贺州通过了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世界长寿市”认证。同时,贺州还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的地级市。为了探索贺州的长寿密码,2015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际地理联合会健康与环境委员会专门到贺州进行科学考察。考察发现,在分布贺州市各县区的127个监测点位中,92.13%的空气清洁度指数达到“最清洁”,堪称“天然氧吧”;贺州的温泉水和饮用水中富含铜、铁、钼、锌、硒和偏硅酸等多种生命必需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营养素;在122个监测点中,土壤硒含量全部大于0.4mg/kg,达到高(富)硒等级。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涧瀑布 严立政 摄

贺州众多“天然氧吧”中的佼佼者便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它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150000个/立方厘米,森林覆盖率达99.55%,许多游客甚至用“醉氧”二字来形容姑婆山之旅。

“在姑婆山,可以感觉到每一粒负氧离子通过呼吸道进入到身体里,就像洗了个清凉澡一样。”姑婆山景区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梁满锐说,“有不少游客常年租住我们员工宿舍,带父母到姑婆山常住。”

如此养生胜地,除了美景之外,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贺州当地有“逢菜必酿”的说法,“酿”也是贺州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当年曾有不少中原人来到临贺,由于当地面粉难寻,喜食饺子的中原人无法做饺子的面皮,于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叶菜和豆制品来代替面皮来包裹馅料,由此“酿”出了一道新菜。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菜多肉少”的菜酿让百姓的餐桌变得丰富。

“外地游客最感兴趣的就是我们的‘酿’菜。”钟山县珊瑚镇龙岩村农家乐的老板娘黎晓菲说。无论是豆制品类、果菜类,还是根茎菜类、叶菜类都可以做成酿菜,贺州酿菜有100余种。在龙岩村农家乐的菜单里便有豆腐酿,瓜花酿,豆芽酿、茄子酿……或蒸煮,或煎炒,或油炸,各具特色,可谓“百菜皆可酿,菜酿出百味”。

有吃、有玩、还可养生。凭借如此丰厚的旅游资源,贺州旅游大有文章可作。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表示,“十三五”期间,贺州将围绕生态健康旅游、休闲、养生、养老等“四个业态”发展,以黄姚古镇、姑婆山小镇、南乡西溪温泉养生小镇和大桂山颐养小镇“四个小镇”为核心,通过“一镇一特”的主题化发展,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载体。

富川县正大力发展生态高值循环农业 严立政 摄

田园乡村宜居 生态农业富民

近年来,贺州市推动生态乡村建设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生态乡村旅游带和生态乡村农业带。

2016年初,住建部公布第三批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茅厂屋村被列入“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名单。从“杂乱差”到美丽宜居,十年间茅厂屋村上演了一出“变形记”。

“路就两人并排走这么宽,下起雨来,外面人进不来,里面人出不去。” 村民杨辉军回忆,茅厂屋村以前一人一年也就七八百块钱收入。

2012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茅厂屋村按照统一规划施工建成了22幢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新居,把村子建成了集种植、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式村庄。变美了的茅厂屋随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旅游。瞅准商机,杨辉军把自家房子改造成了“农家乐”,“除了一楼自己住外,二楼都用来做客房。国庆期间,我家的5间客房全住满了,不提前预订还真住不上。”如今,茅厂屋村的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

同样变美了的还有钟山县凤翔镇底村。“以前这里危房连片,污水横流。在外面打工挣了钱的村民买了小汽车,回村里连个停车的地方都没有。”底村党群理事会理事长钟情章说起往事来历历在目。

2014年11月,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村干部和部分年轻人去桂林、富川等地学习新农村建设。回村后,大伙合计成立党群理事会,着手建设生态乡村。搞建设需要钱,底村村民不等不靠,自己筹钱,自己施工。而村民中刚好有部分在外从事建筑行业,这些村民便组成了一支义务施工队。每天早上七点,钟情章都会到村口吹哨。哨子一响,不光施工队出来集合,就连村里的老人都扛着锄头出来报到,节假日时中学生也自发出来帮忙。施工从年前一直延续到来年的清明,不少村民还为此延后了出外打工的时间。底村自筹资金45万元,拆除破旧危房108间,铺设地下排水管2.1公里,绿化村屯面积8000多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县生态乡村“自筹自建”速度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村屯。

生态能生财!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广西有名的农业强县,曾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业百强示范县”。2016年,该县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870亩的生态高值农业科技示范园,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功能。示范园内的富兴果蔬有限责任公司不仅是当地响当当的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广西第一家供港澳蔬菜和出口备案企业。该公司向农民签订回收合同,采取租赁土地合股经营的方式,种植尖尾菜、西兰花、芥菜、淮山、粉葛、日本甜瓜等,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通过这样的模式,带动了四邻三镇农户投入发展蔬菜生产,每年种植优质鲜菜销往沿海地区20万吨以上,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效益。

昭平县大脑山茶园的生态风光 严立政 摄

在昭平县走马乡西坪村合水屯,农户同样通过类似的模式在“茶海”里淘金。2007年,茶农梁礼任与村民合作投资创办合水茶叶专业合作社,连片开发种植茶叶,合作社现拥有500多亩的连片茶叶基地和一座产干茶10万斤的加工厂,2015年合作社的102户社员人均茶叶单项收入就达8000多元。

站在茶山上,看着满山郁郁葱葱的茶园,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茶农新居,梁礼任信心倍增,“现在的日子过得特别有奔头。我们公司已经注册了商标,下一个目标是做大做强茶林生态观光旅游。这不,9月份带学生来我们这儿采风的广东中山的老师,又介绍客源来了。”

贺州旺高工业区(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 冯粒 摄

妙手点石成金 打造千亿产业

贺州不仅树多,石头也多。漫山遍野的大理石、花岗石,曾是当地人口中“发财致富的绊脚石”。“以前可不就想着田里能多收点花生多产点稻谷嘛,这满山的石头又不能吃。”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村民黄继平说。

而今,过去的“绊脚石”却成了经济加速发展的“垫脚石”。近年来,贺州市“握着石头谋发展”,努力打造碳酸钙产业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两个千亿元产业”,谱写“点石成金”的新传奇。

贺州市的矿产储量十分丰富,主要有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石、白云石、石灰石、钾长石等品种。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白色大理石,俗称“贺州白”,储量约26亿立方米,已探明白色大理石储量9886万立方米,是中南、华南地区最大的白色大理石矿藏。而碳酸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存在于大理石等岩石内。它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用于橡胶、塑料、造纸、涂料、油墨、建材、日用化工、医药、食品、饲料等行业。

金秋十月,在贺州旺高工业区(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随处可感受到蓬勃跳动的发展脉搏。大批新建工业厂房整齐坐落,或竣工投产,或安装设备,或加紧建设。

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人造岗石板材 严立政 摄

马蹄莲白、金玉满堂、贵妃红玉、圣米尔石、黑金砂……这些美丽的名字正是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的人造岗石品种。而谁又能想到这些纹理独特、色彩纷呈、平整光滑的人造岗石前身竟是矿山开采中产生的边角废料?

俗话说“靠山吃山”,而如何“吃”却是一门大学问。在贺州,合成人造岗石便是为解决这些“不好吃”的大理石边角废料应运而生的产业。据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全君介绍,利用碳酸钙粉末经过生产线加工后做成的人造岗石板材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耐污染,是现代建筑理想的装饰材料。

“好大的鞋子!快来帮我拍个照片。”在旺高工业区展示厅内,一只巨型“石鞋”十分引人注目,雪白的鞋面、厚实的鞋底和优雅的蝴蝶结,尽管“庞大”却显得十分精致。“这只白鞋子就是用我们的‘贺州白’做的,长3.1米,宽1.4米,高1.6米,重量在8吨左右。”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邹雪群说,“石鞋寓意脚踏实地。本土石材企业都铆着一股劲,想把贺州的白色大理石推介出去。”

在贺州本土企业摩拳擦掌“走出去”的同时,不少外地企业落户贺州准备大展拳脚。

“最吸引我们的还是贺州丰富的矿产资源,另外,旺高工业区已经形成了碳酸钙产业链,十分有利于我们把企业做大做强。”广西兄弟路标涂料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唐玲瑶介绍,总投资额2.5亿元的广西兄弟路标涂料有限公司,现年产路面涂料10万吨,产值4.5亿元。这也是兄弟路标成立30余年来首次在总部浙江以外地区成立分公司。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2015年,贺州提出了将碳酸钙打造成为该市“两个千亿元产业”之一。“我们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大概也就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把碳酸钙产业链打造起来,现在已经做到了100多亿,预计今年可能接近200亿。”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说,“以这个速度来发展,我就跟贺州的干部讲,我们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用十年把碳酸钙产业打造成千亿元的产业。”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