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风范》观后感(14)
革命风范 丰碑永存
纪录片《共产党人风范》观后感
作者/邹细明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反映我党波澜壮阔、可歌可泣历史的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都是很好的精神食粮。自己之前看过不少,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党性修养和工作实践,都产生过深刻的教育和启迪。这次,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江西普天通投资集团公司、江西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8集老红军口述历史电视文献片《共产党人风范》连续播出后,自己总是坐在电视机前第一时间观看。为了方便观看,自己专门下载了江西电视台的手机app《今视频》。这样即便错过了第一时间,自己当天也可在手机上观看。▲《共产党人风范》截图
每看过一集,虽然只是短短的20几分钟,但总是让人心头起伏、总是让人泪眼朦胧。每集中的人物、故事、叙述、画面、音乐,既有活生生的真实感,又有全方位的立体感,既有历史时空的穿透力,又有鲜活生动的感染力。历史以这种近乎原汁原味的方式,再次把血与火的壮烈、苦与泪的悲愤,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牺牲与奉献的英雄气概,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演绎在我们眼前。每集一个人物、一段历史、一首诗篇,一集又一集精彩呈现,一集又一集就像一堂又一堂历史教课,震撼心灵、触动灵魂,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受到洗礼,精神受到滋养。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革命先辈,是一座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共产党人风范》截图
在这座永不褪色的丰碑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英雄出少年,铁肩担道义”的英雄壮举。自古英雄出少年。但少年走上英雄的道路却不是天生注定的,是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孕育和诞生的。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大潮、自觉担当时代使命,在危亡之际拯救民族,在水深火热之中拯救人民,才有波澜壮阔的舞台上前赴后继、英雄辈出。上将李德生,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影响下,从小就当上童子团团长,就一心要“跟着共产党走、跟着红军干革命”。当他才14岁的时候,看见一支红军经过,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辞而别,就毅然跟着红军走了。一个放牛娃,历经枪林弹雨,成为共和国的将军。李水清将军,11岁当儿童团团长。13岁就拿着一杆梭镖参加红军赤卫队,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参加长征,历经千难万险,从“红小鬼”茁壮成长为火箭军司令。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儿童军”,从军长到班排以上干部大都是十几、二十几岁,他们转战大别山,把一腔年轻的热血抛洒在革命征程上。他们心目中是朴素的信念就是“为了革命,向前、向前”!在革命前辈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要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就一定要与时代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勇于扛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担当,才能不辜负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美好年华。▲《共产党人风范》截图
在这座令人敬仰的丰碑上,我们至今可以读到“烈火炼真金,苦难成伟业”的真理光芒。“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与死是战争中面临的最大最严峻的考验。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残酷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就是敢打敢拼、敢于胜利,就是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被称为中国的“夏伯阳”的大将徐海东,14岁当窑工,做了11年的“窑花子”。为了改变穷苦人的命运,他像哪吒一般把大海闹动,像“老虎”一般把大别山震吼得地裂山崩。面对66位亲人家人因闹革命被残酷杀害,他没有退缩畏惧,而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他9次负伤,身上有16处弹孔。上将王诚汉,贫苦农家出身,幼小的心灵就深深感到“人民需要革命”。他投身革命,强忍着泪水也不与踮着小脚一路追来的母亲相见。谁知这竟是与他母亲最后一次诀别。在“车尽塘中水,挖尽共产根”的极其残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下,他历经磨难,先后参加了1308次战斗,由班、排、连、营、团、旅、师、军,一级没漏地成长为大军区司令员,被授予上将军衔。郑维山将军幼年参加儿童团,15岁加入共产党,18岁当团政委,在战斗中形成“快准狠”的指挥作风,三次过雪山草地。在西路军战斗中,面对凶狠残暴的“马家军”,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最后历尽艰辛,只身一人回到延安。进入新时代,又是一次新的伟大的长征。虽然环境条件远没有战争年代艰苦恶劣,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仍然巨大,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扬长征精神,敢于克难攻坚,越是艰险越向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共产党人风范》截图
在这座彪炳千秋的丰碑上,我们永远可以学到“疾风知劲草,正气满乾坤”的精神风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革命先辈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始终不忘革命建设的初心使命,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本色,始终不忘一生一世的浩然正气。这种精神风范、人格操守、品德魅力,在时间的磨砺中更见其光彩照人,在历史的映照中见其耀眼夺目。他们视使命如生命。共和国的后勤将军吴先恩,功勋卓著,他把“不死就要干革命”作为他一生的座右铭,靠坚硬的肩膀、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仰出生入死。他在战争年代负责保管运输6万多块白洋、2000多辆黄金等钱物分文未失。11岁就成为孤儿的秦基伟将军,13岁扛着梭镖起义,三次爬雪山、过草地,备尝艰辛。他一生的信念就是“没有死就要干下去,决不中途而废”。他们有信念而无私念。李德生将军在1935年6月因受错误路线迫害,被捆绑监禁,撤销职务,开除党籍。但他对党的信念没有丝毫动摇,坚定听党的话、跟党走,并随部队三过雪山草地,终于在1936年又重新入党。他们把战友当兄弟。上将洪学智在过夹金山时,不忍心看到战友倒在冰冷的雪地里,千方百计把6位战友运下山。也许是他的壮举感天动地,其中5位战友竟神话般地活了起来,创造了长征史上的奇迹。他们存大我而无小我。郑维山将军2000年5月临终前嘱托家人,请将他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最后一次党费上交组织,并把平时积存下的部分书籍转赠家乡的学校,供那里山区小孩使用,尸体供医学单位解剖后火化,骨灰撒在大别山屋脊洼的山上。他们身上崇高品格和人格风范,永远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楷模标杆,永远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指路明灯,永远是我们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共产党人风范》截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我们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邹细明,高安市人大常委会三级调研员,高安市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筹备组组长,多年从事机关党务和党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