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宣资讯 > 中国正能量网 || 立夏品墨 | 从书画古色中触摸夏天

中国正能量网 || 立夏品墨 | 从书画古色中触摸夏天

2023年05月06日 16:59:03 来源:中文宣三百 访问量:317

春去夏来,万物皆长。《历书》中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有“大”的意思,此时,万物已褪去了春日的青嫩,进入生长旺季,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古代无数文人墨客用画笔,记录着春夏之际的变化。今日立夏,让我们从历史遗留下的珍贵文物中,感受大自然万物生长、蓬勃向上的美好。


这幅《荷花鸳鸯图》是清代花鸟画巨匠沈铨76岁时所画。沈铨擅画走兽花鸟,已臻于出神入化的地步。此图画面紧凑,富于变化。笔致工谨细腻,造型准确生动,敷彩浓艳雅致,烘染过渡自然。于工整细丽的院体花鸟中,融入了文人审美的自然情趣。


朱耷《东坡居士游庐山记》,庚辰立夏


先民在立夏时节,已有惜春之感,会备下薄酒,就着落花,为春天送别,这就是“饯春”之意。立夏是柳絮最多的时候。每当看到柳絮,就会想到《红楼梦》中宝钗写的柳絮词“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可以读出她的豁达心境。黛玉则不同,看着柳絮想着自己的身世飘零,感伤至极,便写下“草木也知愁,昭华竟白头”的句子。言为心声、字为心画,一个人的字或诗,本质就是精神长相。


任伯年绘《棕荫纳凉图》


夏天到了,书法家一个人在书斋里,可以赤膊上阵,可以大汗淋漓。有时不妨关了空调,体验一下蒲扇的味道更好。有道是,心静自然凉。曾经见过任伯年所绘《棕阴纳凉图》,吴昌硕坦腹露胸,在芭蕉叶树下摇蒲扇。


那些属于“立夏”这一天的书法篆刻作品,细细读来,其实各有差异。


李瑞清  对联,乙未立夏


有的是巧合,因为古人基本上每天都会写字,碰到某个节气,那便正好。如果恰好那天有事,或者没有满意的作品,那就作罢。李瑞清和冯汉的对联可能是一种偶合。李瑞清对联集《郑文公碑》字,当时才29岁,但笔法成熟苍老,因为抖动过甚,显得做作。看来,李瑞清是有意追求风化剥蚀的效果。


丁佛言临《衡方碑》,乙丑立夏


丁佛言临《衡方碑》作品接近两百字,一气呵成,可见功力。用笔铺排,注意笔法对于邓散木影响很大。款字写道:“伯恒先生甲子(1924)冬以此纸属书金文,持之数月,迄无以应,今将赴都,愧无以与故人相见,乃写衡方数行,以图塞责,殆所谓急不暇择者,未知伯恒其有以恕我否。时乙丑(1925)立夏节,佛言倚装记。 ”作品是去年冬天应朋友之索请,到第二年立夏才完成所交代的任务。真是寒来暑往!


吕海寰,丙辰立夏


吕海寰临《兰亭序》最有意思。“暮春之初”过后,便是初夏时节。看来,此件作品与节气确实特别对应。言及至此,不仅想到王羲之在暮春时写下《兰亭序》,是不是因此而更加惬意呢?也许就是真的。“天人合一”有时候说起来很玄,有时并不玄,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最明显的,对天气是有预感的,每到阴雨天,关节酸痛,比天气预报还要灵光。如果王羲之在夏天或冬天写《兰亭序》,也许就不是《兰亭序》,就算有,也可能是另一种风貌,可能会近似张岱《湖心亭看雪》的那种感慨。


王福庵  临《季子白盘》,戊子立夏


王福庵    新黄老鹤对联,甲戌立夏


王福庵在立夏有创作,也有临《白盘》作品。看来,他的日课习惯极其强大。换一种说法更贴切,他已经真的上瘾了!因为平时写字刻印极度勤奋,和某个节气相逢的频率很高。


吴昌硕  莱南腐草,己酉立夏


吴昌硕   西蠡,乙酉立夏


吴昌硕   处其厚,庚戌立夏


吴昌硕同样也极为典型,几乎每个节气都有作品现身。可以简单测算一下,老人家“诗书画印”四绝,一生书画作品大大小小难以计数,刻印三千方以上,诗歌存世两千首左右,一生84岁,成果如此丰沛。综合衡量,勤奋是可以测算出指标的。


袁枚致西崖手札


袁枚的《所见》诗非常有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古人的诗句,总会有几重意境,让人生出许多想象。他在某个“立夏日”给西崖老人写了一封信,但在哪一年却不得而知。如果想知道,还得费些周折,得做一番考据。这位声色犬马的大才子,留下一个待破的“悬案”。


蔡襄《思咏帖》1051年 纸本 纵29.7厘米 横39.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初夏


有的作品没有明说是立夏。这样的帖读起来却更有意味。比如蔡襄的《思咏帖》,“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宋皇佑二年十一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发,应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职。途经杭州,约逗留两个月后,于次年初夏继续北上汴京。临行之际,给邂逅钱塘的好友冯京留了一封手札,这就是《思咏帖》,也叫《初夏帖》。


赵佶《夏日》诗帖


宋徽宗赵佶有《夏日诗》,读之感慨:“清和节后绿枝稠,寂寞黄梅雨乍收”,“池荷成盖闲相倚,迳草铺裀色更柔”。


《说文》中解释:“夏,中国人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文化中,大水也称为夏。古城一带的汉水,曾经名为夏水,汉口则称为夏口。自立夏开始,槐香暗度、枇杷满树、新麦飘香、青梅煮酒,可以做很多事。想来李清照遇见赵明诚,一定是在青梅初熟的日子,于是写下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句子。科技带来了空调,但也没有了纳凉和拉家常,没有了萤火。最主要的,是再也写不出那样的诗词,那样精彩的书法。戈尔的《飞鸟集》中有“生如夏花之绚烂”的句子。夏天里的生命丰富多彩,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说到本质,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在合适的时间做对合适的事情,找对合适的朋友。





传承华夏文明

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责编:朋天岳

监制:魏良鹏



中文宣全国客服热线

400-0027-300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