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鉴赏 > 中国正能量网 | 古代书画上的题字与印章,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

中国正能量网 | 古代书画上的题字与印章,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

2022年02月11日 17:59:50 来源:中文宣三百 访问量:365

宋代之前,作品未有题字


要了解书画上这些题字与印章,先要了解“题”“款”“跋”,一般在作品的前边写的这些文字,称之为“题”,像是一幅画上前边写的诗文这种。而在作品前边写的年月日、名字这种称之为“款”,这两种一般都是会写在作品的前边。而写在作品之后的,就是被称之为“跋”,一般都是用来说写作的经过或者是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我们将其统称为题跋。


一般是随着一幅作品经手收藏的人越来越多,“题跋”的人也就随着越来越多,因此书画上的题字和印章也就多了。


张镛作品《林静泉逾》


争相模仿,题跋盛行


在北宋时期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书画大家苏轼,苏轼在绘画以及书法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在别人都将题名写在不起眼的角落、作品背面、或是直接不写的时候,苏轼的题名格外的与众不同,他的作品在落款时就喜欢用行楷,写的还特别显眼,甚至光写个名字也不满足,有时候还得写上评语,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名也会写上三五行评语。


苏轼的才名在北宋不必多说,宋朝中期的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是当时名震天下的大文豪,无数的文人都是以苏轼为榜样,他的所作所为,自然而然的有着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去进行模仿。


据《画塵》记载:“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后来书绘并工,付丽成观。”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人去进行模仿这种题跋,题跋也成为了文人之间的一种习惯。到了元代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在作品上行大楷,后边再加上评语,虽然人们觉得这些评语影响了作品本身,但是有了这个评语以后,也有了另一种的风雅,于是在元代时题跋之风盛行。


彭增文作品《百合开数花图》


书画一体,文人寄情


也是有了这种题跋之后,书与画逐渐结合成为了一体,其实最早的时候,画就是一幅画,书就是一副书,二者是并不结合的。其实书画的结合也是一种必然,文人中的画家本身的文字功底肯定是很扎实的,将最好的都留在自己的作品上也是一种人之常情。


另外,在元朝的时候,文人士大夫们并不是很受重视,即使是科举也是后来重新开启的,整个元朝的历史中科举的次数不过才区区16次。文人士大夫们得不到重视,因此只能寄情于诗画歌赋之中,以此来抒发心中的郁闷。也是这个原因,书画在元朝得到一个相当繁荣的状态,理所当然的题跋也随着书画的繁荣更加盛行起来


郝良彬作品《香凝富贵牡丹图》



END


扫码关注我们

传承华夏文明

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编辑:朋天岳

责任编辑:文宣君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