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题目,可能有人以为说的是北京的立交桥。立交桥确是京城的一景,值得书写一笔。不过,今天咱们先聊聊北京的古桥。
京城的古桥可谓多矣。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有园林的地方也有桥。人们耳熟能详的桥有: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宛平城附近的卢沟桥、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什刹海的银锭桥、后门桥等等。
桥同塔、亭一样,都是颇有特色的建筑物。它给人以行走之便,也给周围增添了一道风景。在碧波荡漾的昆明湖,白色的十七孔桥横卧其上,犹如一块白玉石摆在那里,蔚为壮观。在哗哗流水的小河上,置一石桥,形成“小桥流水人家”之美景,更令人赞赏不已。
桥的建造,说简单也简单:将河的两岸连接起来,上面筑有栏杆,这就叫桥。要说复杂也真复杂:桥的造型各种各样,有直桥、也有曲桥,还有拱型桥。桥下面有桥柱、也有桥洞;桥洞有单孔、双孔、三孔,也有多孔。桥上面的栏杆,讲究更多啦。栏杆之间的石柱上刻有各种图案,让人驻足观赏。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广安门外,北京西南15公里,因横跨卢沟河(今名永定河)而得名。它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这座古桥最让人引为美谈的,是柱头上那些石狮。石狮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姿态各不相同。在有的大狮子身上,还雕刻了许多小狮,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长,有的只露半个头、一张嘴。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就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桥的两端也很讲究:各有石碑一座:一座碑上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98年)重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座则是乾隆所写金章宗所题“卢沟晓月”四个字。
桥为风景中的一建筑,但站在桥上又可观赏周围的景观。比如银锭桥,它位于西城区什刹海的前海和后海之间的水道上,为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其形状像银锭,所以人们称之为银锭桥。别瞧桥小,它可是什刹海的风景之一、也是燕京小八景之一,叫“银锭观山”。顾名思义,就是站在银锭桥上可以遥望西山,那是观赏山景的一个好地方。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建筑物的增多,在那儿看西山是看不见了,但它仍不失为佳景。小桥周围,杨柳垂岸,店家林立,人群熙攘;桥下碧波荡漾,小船在桥洞里来往穿行,别有一番风韵。
北京的古桥大都保存完好,但也有一些遭到破坏。如什刹海的后门桥等。好在文物专家们强烈呼吁,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已将其恢复。那是1998年的时候,文物保护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在一次会上呼吁,应该把水引入后门桥,桥下的景观也要恢复。他所说的后门桥,位于地安门外大街,桥跨什刹海入玉河处。始建于元代,初名万宁桥,木结构,后改为石筑,俗称海子桥。又因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又称后门,所以叫后门桥。这桥为单孔石拱桥,是当时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现在这座桥已经修复,桥下呈现出碧波涟漪之貌。
桥,与水相联;桥之造型美妙无比;直桥,给人以直线美;曲桥,给人以曲线美;拱型桥,给人以弧线美;因而人们对其融寄了太多的情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咏桥的横联、诗篇。在颐和园十七孔桥处有一副对联写道:“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望”,描写出在优雅宁静之夜,此处风景怡人的情景。至于说“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等诸多的诗句,更是令人吟诵时回味良久。(刘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