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晚,天门陆羽广场文化月活动皮影戏专场上,《猪八戒背媳妇》引得数千市民前来观看。
“这是我们历时一个月排练的新戏。”市皮影艺术协会主席杨燕山说。
执着、皮影人
灯影下,江先平飞舞手臂,小小的皮偶顿时变得神采激扬。
6月初,他特意从广州回来,就为排练新戏。
他已经60岁,在一家服装厂上班。兼职表演,年收入不过5000元,除开往返路费、生活费,赚不了几个钱。
像江先平这样的皮影戏艺人,天门有百人。
老馆、老戏骨
一场皮影戏,台下笑,台上叹。
位于天门竟陵中街的豪城影戏馆,是天门仅存的两个皮影戏馆。
影戏馆总经理郭经芳说,该馆靠收取门票和茶水费来维持运转,每天需支付皮影戏演出费用100多元。“乡下酬神了愿、红白喜事、庆丰收时也会请我们去表演。”杨燕山说。
眼下,这些戏骨们最发愁的还是不断增长的年纪。
百位民间艺人,平均年龄达到65岁。正如江先平常说的:玩不了多少年了。
在天门,最年轻的皮影戏艺人叫朱丽,今年也已39岁。
新戏、新思路
像此次《猪八戒背媳妇》,市皮影艺术协会每年都会新排练几部新戏。
但市场的反应是,吸引新戏迷的效果并不理想。
戏是新戏,但创作速度再快也比不过网络、电视。
市皮影戏省级传承人肖木宣说,20多年前,一场皮影戏可赚20元的演出费,人均收入可达3元,而当时农村最吃香的木工一天才赚1.3元。
他认为,对于皮影戏的传承和保护,在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还应适应市场,走市场化之路,通过改变表演方式、声光效果来迎合观众口味。记者 彭磊 通讯员 付磊磊
【编辑:张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