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墨语飘香 > 刘国昌:京味文化(二十九):北京的秋天

刘国昌:京味文化(二十九):北京的秋天

2017年08月31日 10:28:50 来源:海外网 访问量:673 作者:刘国昌

2017年8月7日立秋,但到了9月7日(白露)天气才见凉,也就是说,北京真正意义上的秋天从那一天开始。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之一。经过一夏天酷暑的人们,长舒了一口气:“秋天,终于来了!”

秋天,确实招人喜爱。蓝天、白云、绿树、花草,将人们带到了一个清爽、悦目的美好环境。此时正是秋游的好时光,不少人跑到山上,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倘若爬到香山“鬼见愁”上往东看,玉泉山、颐和园等历历在目,格外清楚;再过些时日,就又到了赏红叶的日子,那满山的红色,层林尽染,把人们又带到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佳景。

尤令人欣喜的是,这个季节还是个收获的季节。郊区果园、城里商场、街头小摊,时时飘来一阵阵瓜果的清香,给人们带来了美美的口福。

走进胡同里的一些小院,那情景颇为喜人:一簇簇红枣挂在枝头,一个个石榴露出红脸儿,一串串葡萄招人欢喜;今年春天种下的扁豆、丝瓜、南瓜,也已结出累累果实。叶子依然呈绿,果实倒是有了一大堆,乐得主人们合不上嘴。

北京人爱在院子里种些瓜果花草,一是为了看点绿;二是为了秋天的果实。当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好了,谁也不指望靠这些果实过日子,而是要享受一下收获时的乐趣。

要说乐趣最大的是打枣。北京胡同的一些院子里大都种有枣树,一到秋天枣就熟了,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枣压弯了枝头。住在一个院的人们约定好一个时间,大家都聚在一块儿打枣。小伙子们、孩子们这时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上房的上房,爬树的爬树。只听一声叫喊:“打啊!”小哥几个挥舞手中的竹竿,噼里啪啦地打了起来。竹竿起落,红红的大枣落地。在下面的大爷、大妈、婶婶、嫂嫂、姐姐、妹妹们,则忙不迭地往盆里收捡枣。霎时间,竹竿打枣的撞击声、大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叫喊声,交织在一起,颇为热闹。此情此景,用作家肖复兴的话来说,是“全院子的节日”。最让人高兴的是吃枣,那大红枣既甜又脆,吃在嘴里甜滋滋、美滋滋。一些大人考虑得周到,不光自家院子的人吃,还分送给邻家院子里的人尝尝鲜儿。老大妈们想得更远,把枣放在太阳下晒干,等到元旦、春节时蒸枣糕时用。

秋之乐,人皆喜之。老百姓有此乐趣,一些文人雅士也不例外。据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回忆,他的父亲就有此兴致。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他们的家住在东受禄街16号,齐白石的家在西单跨车胡同。徐悲鸿在院子里种了不少的水蜜桃,每当秋天桃子熟了的时候,他一定派车把齐白石老人接到家里来,请他来摘桃子。有一次,刚下过一阵大雨,地上积着雨水,大家就用一张藤椅将白石老人抬进院子。白石老人很高兴,饶有兴趣地一个一个摘桃子。徐悲鸿也在一旁兴致勃勃地陪着摘。吃罢午饭后,白石老人带上一篮子水蜜桃乐呵呵回家。到了家门口,旁人搀他下车进门,老人还不无幽默地说:“要让桃子走在前面。”两位大画家缺这点桃子吃吗?非也,实为生活中的一大雅趣矣。

北京的秋天是短暂的,然而留给人们的乐趣却是多多。这季节给人们送来了清爽、捎来了滋润、带来了欢喜。尽管一年仅有一次,但却常留心间,令人留恋。(刘国昌)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