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隆福寺,是北京东城两个热闹、有名的市场。王府井在南面,隆福寺在北面,在这两者之间有一条不太长的街。这条街统称为王府井大街(其中有一段叫八面槽),相对来说这条街倒是“闹中取静”。然而,您可曾想到历史上这条街原本也是一个热闹的集市。
如果您从北面去王府井的话,一定会经过这条街,不知您注意了没有,在这条街的路东有两条胡同,一个叫大鹁鸽市,一个叫小鹁鸽市。大鹁鸽市的把口是商务印书馆,小鹁鸽市把口是首都剧场。这两条胡同往东延伸,一直到“南大院”汇合。
也许有人会问,这本是两条细长的胡同,怎么叫“鹁鸽市”呢?莫非是卖鸽子的?这还真说对了。
相传历史上这地方就是卖鸽子的。卖鸽子的、买鸽子的,都在这儿汇集进行交易。据老辈人讲,养鸽子是北京人的一大喜好,不少人家里都养鸽子。鸽子放飞时的情景十分动人:蔚蓝色的天空中,一群白鸽掠空而过,鸽哨发出的“铃铃铃”的声音,煞是好听。一些影视片表现京城的情景时,也往往以此为镜头。人们一看便知,这是北京城。
在这大小鹁鸽市的南边是灯市口大街,当时是卖灯的集市。史书上说,买灯、赏灯是民间一大传统。在明末清初,每年元宵节前后10天,这里是展览、买卖各种彩灯的集市。市民将这条街挤得水泄不通,各种彩灯将这里的夜空映照得通明。
在这大小鹁鸽市的北边是猪市大街,是屠宰生猪、卖猪肉的地方。
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条街挤满了人,热闹非凡。由此可见,当时这条街上,从大小鹁鸽市,到灯市口大街、猪市大街,是一条很热闹的集市街。可惜这方面的史料流传甚少,难以勾勒出当时的情景。如果有一幅像宋人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那样的画就好了,人们就可以了解当时这条街的盛景了。
类似这样的街市,在北京城有不少。如前门外的鲜鱼口,在乾隆年间是个鱼市;崇文门外的花市,是制作、销售绢花的集市;珠市口东南方的草市,是个柴火市,专卖干草、劈柴之类的东西;西四南边的缸瓦市,则是卖陶瓷制品的集市。如此说来,当时北京城的集市是很多的,可谓星罗棋布。
随着时光流逝,这些街市逐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拿小鹁鸽市来说,在这胡同口的北面建起了首都剧场,成了北京人艺的所在地。而胡同口南边是当时基督教“救世军”的一座建筑,已改为少年厅。对面的汽车修配厂,盖起了王府井大饭店。大鹁鸽市呢,南边原先是中国文联,后来改为商务印书馆,北边先是颇有点名气的“康乐餐厅”,如今变成了一家普通饭馆。
在这条街的北端,有考古研究所、华侨大厦、中国美术馆。南边的灯市口大街,路北是学校,即25中、景山学校以及后来在路南建成的天伦王朝饭店等。也就是说,原本充满商业味的一条街,逐步变成了有文化气息的大道。
北京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人们逛北京城,都愿意多寻找一些关于这城市的记忆。尽管面貌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是有迹可寻。比如要了解当时集市的情况,从这地名、胡同名上就可以唤起许许多多的记忆。诚如此,要了解其他方面的情况,不是也可以照此办理了吗?(刘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