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面对面》网上座谈会(上)
时间: | 2018-01-30 08:30:00 |
地点: | 人民网 |
简介: | 2018年1月30日8:30,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谢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姜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哲学院院长郝立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读与交流。本场访谈由中宣部理论局和人民网强国论坛联合主办,为《新时代面对面》系列访谈的第一场。 |
访谈背景
为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撰写了2018年通俗理论读物《新时代面对面》。该书是“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的最新读本,集中回答干部群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时代面对面》网上座谈会,我是人民网主持人吴婧。为了深入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撰写了2018年通俗理论读物《新时代面对面》,就是我手中的这本书,这本书是“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的最新读本,集中回答干部群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新时代面对面》网上座谈会由中宣部理论局和人民网强国论坛联合主办。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现场的各位来宾,我右手边这位是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谢春涛,欢迎您谢老师。
嘉宾谢春涛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中间这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姜辉,欢迎姜主任。
嘉宾姜辉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还有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欢迎郝院长。
郝立新
您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就围绕着这本书请三位老师跟大家进行一个讲解,这本书是今年“理论热点面对面”新的一本书叫《新时代面对面》,我们先请谢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这本书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嘉宾谢春涛
我很高兴看到这本书,我觉得在十九大刚刚结束三个月的时间就能拿出这本书非常不容易,时间非常短,写的非常快。而且这本书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一个是全面。十九大内容非常丰富,但是这本书仅仅用13个问题就把十九大主要精神体现出来了,全覆盖到了,我觉得选题抓得非常好。
第二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准确。这本书承担写作任务的很多同志我都比较熟悉,可以说是理论界的名家甚至是大家,这些同志对十九大精神理解的是准确的,理解的是深入的,我看了一下,我觉得十九大精神很好地体现在这本书当中。
第三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可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可以说成了通俗理论读物的一个品牌,中宣部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这次就是围绕十九大精神专门写了这么一本,我觉得延续了过去的一贯的风格,文字生动、简明。作为各方面的读者,无论从事理论工作的还是党政领导干部,还是我们的普通读者,我觉得都能读得进去,读得下来,而且读了之后都很有收获。所以我觉得短时间内能拿出这么一本书,全面介绍十九大精神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主持人
而且我看到这本书打开之后很多插图都是色彩鲜艳而且数据一目了然,还有图片作说明,所以说可读性非常之强。想请谢老师再给大家说一说,我们如何理解党的十九大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
嘉宾谢春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一开头就讲了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十九大主题没有几句话,有同志数了一共才68个字,但是内涵非常丰富,非常重要。主题一讲,如果说我们对时事比较关注的同志可能就明白十九大要解决什么问题,十九大要干什么。比如说主题第一句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就是宣誓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次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对初心和使命做了非常简明又非常权威的解读,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回顾、审视中国共产党九十几年的历史可以说非常准,我们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不就是一直坚持这个初心和使命的嘛,中国共产党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始终没忘初心,始终坚持这个使命,不同时期都是围绕这个去努力的。我觉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能走下来越走越好的最重要的原因。我们看十九大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上海一大会址瞻仰,到嘉兴南湖的红船去参观,我想这个举动向全国人民、向全党同志,甚至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要坚持这样的初心和使命。
接下来我们看下面一句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那就是讲明白了我们这个党高举什么旗帜,往哪个方向走,那明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思考的、我们干的全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应该说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们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好的一条路,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实践已经充分地证明我们条路走对了,我们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有生机活力的,还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有着长久的生命力的。总书记从十八大开始,先讲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来又加了一个文化自信,我们仔细想一想,这四个自信确实是底气十足的,是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的自信,可以说现在全世界的人只要对中国有了解,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果,包括在意识形态在社会制度上,跟我们不同的人,甚至反对我们的人,我们的成功恐怕他们也看清楚了,也不能怀疑了。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为了我们国强民富一定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再有我们看后面的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那是讲了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3年时间了,确实到了决胜阶段了。我们看这个目标改革开放之初就确定了,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就在眼前,这几年的时间我们做得怎么样,直接能够决定我们能不能建成,直接决定我们是不是全面建成,所以确实到了决胜阶段,这次十九大报告对于怎么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
再有“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我们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实现现代化可以说是我们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现在我们作出了新的部署,那么今后做的怎么样十九大的部署是密切相关的。还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那几代人,我们现在离这个梦想前所未有的近,十九大就为实现这个梦想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作出了全面的准备,包括理论准备,包括组织准备,我觉得十九大可以说是实现我们强起来的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次重要会议,做了全方位的准备。所以大会的主题很简短的几句话,但是把十九大的定位、十九大的任务、我们的目标说得清清楚楚。
主持人
谢谢谢老师给我们开篇解读十九大的鲜明主题,因为我们在十九大报告学习当中有很多新的提法,像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大家都在讨论“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有哪些,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又如何认识我国的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请姜老师给我们作具体解读。
嘉宾姜辉
谢谢主持人。我想十九大报告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这个历史方位讲新怎么理解呢?我想这个历史方位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都进入了一个高层次的,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的发展阶段。我们党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根据国情、事情、党情、民情的变化,与时俱进的作出这个重大判断,我想彰显了我们党顺应时代、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准确判断的大智慧,也是能够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高度自信,也是高度的自觉。
刚才主持人说新时代的内涵,我想十九大报告用一个自然段,“五个是”,从不同层面概括了新时代的内涵,这“五个是”。
第一个“是”,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句话是从哪个层面讲?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层面,从主题、主线这个层面来界定的。
第二个“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就是从国家层面,强国坐标,从这个角度来界定。
第三个“是”,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我想这个时代是从广大人民的层面,从美好生活、美好期待这个层面界定的。
第四个是“是”,是中华民族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从中华民族这个层面,从中国梦实现这个层面界定的。
第五个“是”,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这么一个时代。这是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从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我们的世界贡献这个角度界定的。
所以报告用一个自然段,“五个是”界定这个丰富内涵,我想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深厚、厚实、丰富的时代内涵。
主持人
这个新内涵在我们世界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不是有很多很大的意义?
嘉宾姜辉
我想总书记在报告中界定的非常明确,他讲了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也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段话是两句话,前一句话讲的是对中国的重大意义,后一句话讲的是对世界的重大意义。报告具体的阐述这个重大意义的时候讲了三个意味着,我想是意味深长,道出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
我想这三个意味着我可以简要说一下。
第一个意味着,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三个阶段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如果讲新时代最标志性的概念,那就是强起来的时代。
第二个意味着,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就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来讲的。我们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巨变,苏共垮台那个时候,那个时候是黑云压城城易摧,社会主义陷入一个低谷个。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挺得住、站得住,我想就是小平同志讲的,只要我们中国站得住,世界上就有1/5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会倒的。现在我们回想起来那个时候,那真是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这种社会主义的坚守和坚持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现在到二十一世纪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在国际的影响力、综合国力都有这么大的发展,我想对二十一世纪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旗帜引领的作用。如果说二十一世纪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振兴的世纪的话,那我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大的希望所在。
第三个意味着,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不断拓展、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个全新选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想这就是讲我们中国探索新时代走出了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如果原来讲现代化道路,西方人讲就是西方化。你发展中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学习西方,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而且要保持独立性,可能就是发展得不那么充分,但是如果你又想加快发展的话可能要让渡一些独立性,这是一个悖论,我们现代化的探索我想打破了这些原来认为不可改变的东西,这些悖论,这就是我们第三个意味着的重大意义。
我想这个意义是非常丰富的。
主持人
谢谢姜老师给我们解答新时代丰富内涵这一内容。十九大报告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请郝老师给我们解读一下,这个判断是如何做出来的?
郝立新
好的。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这个观点和提法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面的重要内容。当前,它成为一个理论热点,也是一个理论难点,为什么呢?因为它理论性很强,实践性也很强。
主持人
怎么理解?
郝立新
刚才谢主任介绍的《新时代面对面》这本书里也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怎么来理解我们步入新时代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了呢?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需要把握:
第一方面,我们党站在时代的高度、历史的高度、实践的高度,从时代的问题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入手,来思考我们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概括恰好把握住了当前时代、当前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什么问题呢?过去我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也就是说,从八十年代初,我们党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得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概括延续了30多年。现在十九大报告又得出一个主要矛盾转化的这样一个结论,这个变化是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新的概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理论的一大突破。站在时代的高度、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抓住当前的主要问题,我想这是我们党思考社会主要矛盾的一大背景,一个出发点。
第二方面,在理解这个主要矛盾转化的时候要注意,我们党始终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的方法论、基本的观点,从这个方法论和观点来看、来观察社会,把握住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民的需要,人民需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主题,主题当中的一个目标。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我们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首先要考虑到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怎样才能满足这个需要呢?那就是发展,这个发展里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兼及社会全面发展,是这么一个思路。一方面是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把握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发展。把握住这两头,我想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第三方面,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需要不能仅仅用物质文化需要这样一个概念来概括,不够了,为什么呢?人民群众需要丰富了,更广泛、更深刻、更多样化了,包括像我们讲的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环境这些需要都有,这些变化仅仅用物质文化需要来概括不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美好生活能够概括出丰富多样的人民群众的需要,这是一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的变化就是制约人民需要得以的因素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讲是落后生产,但是落后生产这个概念不足以概括制约当前人民群众需要的关键因素,这个因素应该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这样一个情况。什么不平衡、不充分呢?不平衡讲的是资源分配结构方面的不平衡、不均衡,不充分主要是指程度,包括质量提升、食品安全、环境质量、创新性的问题等等这方面的不充分。
所以,现在我们党,包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面概括的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里面抓住了这两个变化,于是得出这么一个社会矛盾变化的结论。这个变化把握它必须要注意到两点,一点是要看到这个变化是关系到我国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性的、历史性的变化,它意味着我们在发展的基础上工作的着力点有变化,过去我们讲仅仅是抓生产、促生产,改变落后的面貌,现在你的生产、你的经济、你的发展,很多指标我们在世界上是居于前列了,这个情况下就不能说把抓落后生产当做我们的主攻方向了,而应该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但是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属于发展的问题,只不过是着力点不一样了,就是补短板,来解决一些瓶颈问题,这是要注意的一点,注意到它的变化,注意我们工作着力点的变化。
第二点要注意到,虽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没有变化,我们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样的基本路线没有变化,所以要在变与不变当中理解我们当前的社会、当前的国情、当前的最大实际。在把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到,我们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因为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相对于我们还没有实现现代化强国这样一个过程来讲的,它还是由不发达向发达的过程,由还没有实现现代化向实现现代化的过渡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要忘了,我们任重道远,我们仍然要把发展作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国家虽然地位有显著的提升,但是我们仍然处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样一个地位,所以我们要在这样一个变与不变的关系当中来把握我们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国家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这么一个地位。
主持人
谢谢郝老师跟我们分享这个,我们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我们怎么样去理解当中的一些精神内涵,谢谢郝老师的解读。我们这次十九大报告当中还提出了一大亮点,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请谢老师一下它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是什么?
嘉宾谢春涛
十九大第一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了权威的概括。我们首先看这个概括本身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习近平,这个新思想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名字来命名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这个新思想、这个新理论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当然我注意到十九大报告讲,这个新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说的很好,但是这个新思想、新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我们看习近平同志很早就考虑有关问题了,这几年我们陆续了解了梁家河时期他做了什么,他想了什么,我们也了解到他在正定工作的时候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后来又了解到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间他考虑了什么问题、做了什么,这些段落可以说是这个新思想萌发阶段也好,或者说起始阶段也好,有些问题从那时候就开始考虑了。但是真正这个理论丰富、展开,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肯定是十八大以来这五年,这五年不光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我们很多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步成熟、展开,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
第二个关键词新时代,这是新时代的理论。刚才郝院长讲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看确确实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的内容跟新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看新时代不妨从几个方面讲,一个是我们的事情发生了变化,中国逐步强起来了,我们日益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空前的,我记得上世纪末之前,西方人还不断有人散布中国崩溃论,甚至有人给了具体的日期,但是今天看中国崩溃论崩溃了,历史终结论终结了,我们不但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崩溃、垮台,而且我们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影响力非常大,今天任何一个国际范围内的问题恐怕都离不了中国,或者说离了中国都解决不了,这一点今天恐怕连西方国家领导人都看清楚了。但是由此而来也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又产生了树大招风的效应,有些人就是不希望你发展的那么好那么快,就希望你垮台、崩溃,那么如何在坚定维护我们国家民族利益的同时营造和平发展的空间?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嘉宾谢春涛
再比如从国情,刚才郝院长讲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说比较清楚、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国情变化,我们老百姓吃饱穿暖了,我们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物质文化需求今天满足起来不困难了,但是我们的老百姓提出了更多的更深刻的要求或者需求,我们这个党就要满足这个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的常委见面会上说得很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怎么样通过我们的奋斗满足老百姓多方面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的任务,这个任务过去是没有的,或者过去任务跟我们今天的任务不一样,这个任务应该说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的任务都要难。
再比如党情的变化,我们这个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我们这个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一个的巨大变化,取得一个一个巨大成就,我们党是坚强有力的,但是我们看我们这个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威胁,我们看过去党的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人没有经受住考验,我们看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反掉那么多腐败分子,我觉得很多人没有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我们搞了几十年了,它有效率、有活力、有动力,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拉大了。我们看有些出问题的官员,他觉得他学历高、能力强、本事大,但是他比较自己的所得可能没有老板挣得多,心态不平衡,不平衡之下他发现他手中的权能换钱,甚至能换大钱,权钱交易就发生了,这些人腐败给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个问题显然我们中国共产党要解决。所以我想这个新时代给我们理论带来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得考虑这些问题,一定得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再一个关键词社会主义,我们今后干的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这个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在继承、发展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往前推,我想这三个关键词可以说把这个理论最最重要的方面讲清楚了。十九大讲了,我们这个新思想的主题是什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么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我们看十九大报告围绕这个主题对这个理论的科学内涵、这个体系做了非常好的概括,讲了“八个明确”,主要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或者说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还有“十四个坚持”我们的基本方略,更多是考虑我们怎么样干的问题,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概括很全很准,当然从内容上看我们还可以用别的方式表述,比如我们从理论、内容覆盖的领域来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覆盖到了,比如这个新思想有政治方面的体现、有法治方面的体现、有经济方面的体现、有文化、教育科技等等非常多,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存在。我想为了方便我们普通的网友、观众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想不妨我简单的谈一谈这个理论的特色,在我看有几个方面的特色非常明显。
比如说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看十八大以来,我们新思想、新理论当中体现的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比如全面小康,这个“全”是覆盖到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口,谁也不能落下。再比如说社会政策要托底,生老病死人民群众的各个方面需要我们都得托住底。再比如,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看以人民为中心,处处时时都体现出来。再比如鲜明的问题导向,我们的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提出和展开的,这点也体现的非常充分,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改革说明时,他明确讲改革是问题倒逼的,我记得他讲了十来个问题,随便哪个问题在我看都是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通过深化改革恐怕哪一个也解决不了。再比如十八届四中全会上解释关于依法治国决定时也是讲的这个道理,我们在依法治国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还有很多问题很多不足,我们要通过健全法制解决这些问题。我看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处处存在,我们不是为发展一个新理论而发展新理论,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提出的新理论。再还比如,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不同时候都讲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的概念,比如说改革开放以来,30年、40年间得出来的,比如中国共产党执政接近70年得出来的,再比如中国共产党接近100年的历史探索当中得出来的,还比如**战争以来170多年探索当中得出来的,还有讲到五千年的文明史,我想有了历史的眼光,有这几个时间段的参照我们有些问题就看得很清楚了。再比如文化底蕴,总书记讲问题很多是从文化角度讲,文化自信他反复强调就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我注意到他跟西方人讲中国的实践中国的理论时那往往离不了讲中国的文化。比如说讲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想这话一讲外国人就应该明白,我们文明史比他们要长得多,我们的文明史决定了我们的实践、我们的制度、我们的价值观很多方面跟他不一样,不一样就得多几分理解多几分尊重,不要以为你那套东西就是所谓普世价值,不要试图强加于我。再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理论自信,总书记十八大以来谈自信谈得很多,他讲过这样的话,如果说哪个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有理由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这个自信是底气十足,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我有这样一个看法,我们这个党在90多年历史上一贯重视理论创新。毛泽东那时期的理论创新主要解决了教条主义的问题,我们在革命问题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主要是解决了破除苏联模式的问题,过去好像社会主义就是苏联,不一样就是离经叛道,但是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今天在我看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主要破除的是西方,在很多人看来好像现代化就是西化,或者说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西化的道路否则你就不可能成功,但是我们看我们就不信这个邪,我们就坚定不移走我们自己的路,坚持我们的基本制度、我们的基本价值观,我们这个现代化路就走通了,而且走得很快,走的效果很好,今天这点看的越来越清楚了。
所以,我觉得从这几个鲜明的特色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现在十九大把这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做我们的指导思想确定下来,而且写入了《党章》,我们就应该自觉地理解、把握这个新思想的要求,而且把这个要求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
主持人
谢谢谢老师给我们作出的解读,刚才谢老师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党的十九大鲜明主题的时候就讲到,十九大刚刚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一大会址进行了宣誓,应该说是探寻党的根脉,我们请姜老师给我们解读一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应该如何解读?
嘉宾姜辉
这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谢老师在开头讲,十九大报告讲主题时开宗明义,那就是我们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导论中明确讲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在报告第二部分集中地讲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我想报告中对使命集中的阐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高屋建瓴的讲新使命,我想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方面,从历史上看,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使命真正的担当者,我们都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这个使命来,谁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谁就会成为民族的脊梁,成为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在历史的这种选择中,我们回顾历史,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成为了民族复兴的历史真正的担当者。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的入侵和我们封建统治的腐败,近代社会陷入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深度苦难的社会,民族积贫积弱,中国人民一代代人没有屈服而是一次次抗争,无数仁人志士,也是以救亡为已任,要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进行一次一次的奋斗。比如说我们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包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他们都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他们都失败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成为民族复兴的担当者,历史证明无论是地主阶级、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派、无论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都做不到这一点,从各种政党来看,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也发展了政党政治,在大城市大大小小政党有三百多个,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最后昙花一现,最后都消失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选择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他一开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重任担在肩上,我想第一方面是这样,实践、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复兴使命真正的历史担当者。
第二方面,从现实来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的历史来看,它是实现民族复兴使命卓越的领导者,这是实践证明了的,看97年,简要回顾一下,可以说97年三个时期干了三件大事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这就使中国实现了从封建专治向人民民主伟大的历史性的飞跃,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前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历史变革,这个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想奠定了坚实的各方面的基础。我们再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通过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了社会活力,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的飞跃,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的前景,这是从现实来看。
第三方面,从新时代来看,我们在十九大报告总书记讲的很清楚,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要在“统领四个伟大”的新的实践中,成为推动民族复兴坚强的领导者和成功的引领者。总书记讲,我们现在的历史机遇非常好,我们是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历史机遇期,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刚才谢主任讲我们面临很多挑战、面临很多困难、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总书记讲实现民族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办到的,而是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我想这个努力就是总书记在报告中概括的“四个伟大”,这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新的历史担当,在新时代。这四个伟大,就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斗争就是我们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就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就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四个伟大是十九大报告的亮点,是相互贯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在新时代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就是在统揽这四各位大的新实践中,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大地向前推进。
主持人
谢谢姜老师的解读。党的十九大当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本世纪中叶以前中国的发展战略安排,确立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请郝老师给我们解读一下这样一个战略。
郝立新
在解读这个发展战略之前,我补充一下对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理解,讲一个小故事。对老百姓来讲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什么问题和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蛋糕现象。面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面对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矛盾,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发展的这块蛋糕、人民群众需要的这块蛋糕呢?三个问题,一是要做大蛋糕,二是做好蛋糕,三是分好蛋糕。如果说过去我们主要注意力放在做大蛋糕,我们生产力比较落后,水平比较低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做大蛋糕。当这些问题逐步或者基本解决之后,重心应该放在做好蛋糕,把蛋糕做的更好、更营养、更安全、更可口。还要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有获得感,有改革开放成果的获得感。这是我们当前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之后,我们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把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蛋糕做得更好,分得更好的问题,这是我们要关注的。
接下来关于发展战略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振奋人心的一个目标,什么目标呢?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就是三年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未来的30年,从2020年到2050年,这30年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让人很振奋,让人很激动,但是不能一蹴而就,要分两个阶段,分两步走。不过在这里有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党及时、英明地提出了我们在2035年就要实现基本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了,这个目标比以前我们的规划、我们的战略计划提前了15年,也就是过去我们讲三步走战略的时候,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一个目标定位在2050年,现在我们提前了15年,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的提前绝不是很主观的愿望,不是头脑发热的产物,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出发,科学地提出来的目标。
在理解的时候、安排的时候我想有两点要注意,第一要全面地理解这个目标,这个目标无论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强国这个建设目标,和全面地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这两个阶段目标我们都要全面理解。十九大报告有一个创新的地方,或者是有一个新的提法,那就是把美国强国放进去了,过去我们讲是现代化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主要是从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精神上文明、社会上和谐,这四个方面讲的,这次加了一个美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五个修饰词代表了我们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刚好对接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方向,我们党提出了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这五个建设也包含了五个文明,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对于目标也是这五个方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所以我们想,我们党在对未来现代化目标建设上的概括、认识更全面。“五位一体”,五个建设、五个文明最后实现五个目标,但是这五个目标是一体的,现代化的目标。这是总的认识。
在步骤方面,一方面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同时要有科学的步骤,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我想这是一个科学的认识,是一个科学的布局,科学的战略,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一步2015年,我们现在有个大的口号“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过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未来30年这个全面就有了一个含义的重大变化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了。第一步,2035年,第一个15年里要达到什么目标呢?经济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的群体,基本实现国家的治理能力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水平上有大的提升,成为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国家。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是在五个文明方面,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有个概括,就是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另外,在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要走在世界的前列,过去是跟跑,现在是并跑,将来是领跑,是这样的发展。所以这个蓝图非常雄伟,但是我们在实现这个雄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方面下大力气,也是解决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刚才讲社会主要矛盾不是空洞的口号,是贯彻在“十四个坚持”“十四个基本方略”里面,方方面面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都要补不平衡,都要补不充分这样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
谢谢郝老师,对中国发展战略安排的解读。最后我们用简短的时间,请三位老师共同给我们回答一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如何去学习党的十九大,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使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请三位老师结合你们工作学习方面的领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请谢老师先开始。
嘉宾谢春涛
我做干部教育工作,尤其在中央党校担任教务部主任,那是具体负责教学组织工作的。我理解我们中央党校,包括我本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各位网友可能都注意到,在这之前中央已经在中央党校举办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研讨班,效果非常好。还有,我们已经办了三期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研讨班,效果也很好,后面还有四期要在春节以后办。还有,我们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我们专门举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两个班,一个省部级干部班,一个厅局级干部班,我们就是学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有我们已经安排好了下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我们各个班次当中都要突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教学专题和教学时间这方面的内容都要占一半以上,我们各个班次都要突出的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当然,我们党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我们还有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工作,我们要写出我们的文章,在更大范围内让受众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中央党校也有报刊,另外我们中央党校也还是智库,在这方面还应该发挥作用,另外我们还有一些对外交往工作,我们要把我们的理解和感悟传递给更多人,所以我想在这些方面我们要做更多努力,但是前提是我们做这个工作的同时,我们中央党校自己的教师自己首先得学好,得理解全、得理解深入,目前做的工作还是初步的。
嘉宾姜辉
主持人我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我本人也是理论工作者,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我想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持续不断深入的过程,我想从我的体会从三个方面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从政治上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四个意识。学习十九大精神首先是首要的政治任务,因为十九大报告是一个政治宣言,政治的行动纲领,所以我们政治上清醒清楚了思想上才能领会到位,实践上才能贯彻到位。我们首先要从政治上认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极端重要性。我想那就是我们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诚拥护和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全面系统地掌握理论,掌握精神实质。我们看十九大报告非常丰富,包括十九大其他修改的党章文件都非常丰富,而且习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都要结合到一起来学,十九大以后他又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刚才谢老师讲的在中央党校的1.5讲话,实际上就是对十九大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宽的视野来阐发,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都是对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完善和拓展,所以我们作为理论工作者要完完全全地系统地深入地学,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他的精神实质。
第三,就是运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十九大报告,包括中央为我们社科院提出了许多任务,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许多任务,比如加强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比如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比如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新型智库建设,还提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变为具体的举措、方案,然后在工作中使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主持人
郝老师,也结合您的实际给大家提点建议。
郝立新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我本身也是一名老师,在高校就离不开三句话:大学的使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应该是四句话。在这四个方面,我们要认真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特别是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十九大精神,我们要学好它、弄懂它,还要落实它,落实在具体行动当中。
具体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目标是培养新时代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样的工作,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要加强研究,要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它的精神要义、历史地位、科学内涵、重要意义等等,在这方面我们根据中央的批准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社科院、中央党校也都成立了研究中心,我们会组织好老师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争取推出具有新时代特点,并且有比较高的理论境界和深度的理论成果来,这是科学研究。
第三方面社会服务方面,我们要结合时代的特点,结合十九大的精神,做好为当和国家决策的理论,智慧方面的服务,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最后,高校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从大学和学科的建设来讲,要认真地领会和落实十九大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好大学建设、学科建设的主要矛盾,把这个不平衡的问题、不充分的问题找到,补短板,补弱项。在建设当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主持人
谢谢郝老师。今天非常感谢三位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把这本书《新时代面对面》给大家介绍出去,让大家对这本书有一个新的认识,其次三位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解读也让我们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非常感谢三位,今天《新时代面对面》网上座谈会的第一场访谈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接着第二场访谈再见。
嘉宾谢春涛
再比如从国情,刚才郝院长讲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说比较清楚、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国情变化,我们老百姓吃饱穿暖了,我们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物质文化需求今天满足起来不困难了,但是我们的老百姓提出了更多的更深刻的要求或者需求,我们这个党就要满足这个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的常委见面会上说得很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怎么样通过我们的奋斗满足老百姓多方面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的任务,这个任务过去是没有的,或者过去任务跟我们今天的任务不一样,这个任务应该说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的任务都要难。
再比如党情的变化,我们这个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我们这个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一个的巨大变化,取得一个一个巨大成就,我们党是坚强有力的,但是我们看我们这个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威胁,我们看过去党的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人没有经受住考验,我们看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反掉那么多腐败分子,我觉得很多人没有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我们搞了几十年了,它有效率、有活力、有动力,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拉大了。我们看有些出问题的官员,他觉得他学历高、能力强、本事大,但是他比较自己的所得可能没有老板挣得多,心态不平衡,不平衡之下他发现他手中的权能换钱,甚至能换大钱,权钱交易就发生了,这些人腐败给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个问题显然我们中国共产党要解决。所以我想这个新时代给我们理论带来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得考虑这些问题,一定得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再一个关键词社会主义,我们今后干的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这个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在继承、发展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往前推,我想这三个关键词可以说把这个理论最最重要的方面讲清楚了。十九大讲了,我们这个新思想的主题是什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么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我们看十九大报告围绕这个主题对这个理论的科学内涵、这个体系做了非常好的概括,讲了“八个明确”,主要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或者说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还有“十四个坚持”我们的基本方略,更多是考虑我们怎么样干的问题,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概括很全很准,当然从内容上看我们还可以用别的方式表述,比如我们从理论、内容覆盖的领域来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覆盖到了,比如这个新思想有政治方面的体现、有法治方面的体现、有经济方面的体现、有文化、教育科技等等非常多,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存在。我想为了方便我们普通的网友、观众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想不妨我简单的谈一谈这个理论的特色,在我看有几个方面的特色非常明显。
比如说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看十八大以来,我们新思想、新理论当中体现的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比如全面小康,这个“全”是覆盖到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口,谁也不能落下。再比如说社会政策要托底,生老病死人民群众的各个方面需要我们都得托住底。再比如,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看以人民为中心,处处时时都体现出来。再比如鲜明的问题导向,我们的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提出和展开的,这点也体现的非常充分,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改革说明时,他明确讲改革是问题倒逼的,我记得他讲了十来个问题,随便哪个问题在我看都是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通过深化改革恐怕哪一个也解决不了。再比如十八届四中全会上解释关于依法治国决定时也是讲的这个道理,我们在依法治国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还有很多问题很多不足,我们要通过健全法制解决这些问题。我看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处处存在,我们不是为发展一个新理论而发展新理论,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提出的新理论。再还比如,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不同时候都讲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的概念,比如说改革开放以来,30年、40年间得出来的,比如中国共产党执政接近70年得出来的,再比如中国共产党接近100年的历史探索当中得出来的,还比如**战争以来170多年探索当中得出来的,还有讲到五千年的文明史,我想有了历史的眼光,有这几个时间段的参照我们有些问题就看得很清楚了。再比如文化底蕴,总书记讲问题很多是从文化角度讲,文化自信他反复强调就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我注意到他跟西方人讲中国的实践中国的理论时那往往离不了讲中国的文化。比如说讲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想这话一讲外国人就应该明白,我们文明史比他们要长得多,我们的文明史决定了我们的实践、我们的制度、我们的价值观很多方面跟他不一样,不一样就得多几分理解多几分尊重,不要以为你那套东西就是所谓普世价值,不要试图强加于我。再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理论自信,总书记十八大以来谈自信谈得很多,他讲过这样的话,如果说哪个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有理由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这个自信是底气十足,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我有这样一个看法,我们这个党在90多年历史上一贯重视理论创新。毛泽东那时期的理论创新主要解决了教条主义的问题,我们在革命问题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主要是解决了破除苏联模式的问题,过去好像社会主义就是苏联,不一样就是离经叛道,但是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今天在我看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主要破除的是西方,在很多人看来好像现代化就是西化,或者说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西化的道路否则你就不可能成功,但是我们看我们就不信这个邪,我们就坚定不移走我们自己的路,坚持我们的基本制度、我们的基本价值观,我们这个现代化路就走通了,而且走得很快,走的效果很好,今天这点看的越来越清楚了。
所以,我觉得从这几个鲜明的特色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现在十九大把这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做我们的指导思想确定下来,而且写入了《党章》,我们就应该自觉地理解、把握这个新思想的要求,而且把这个要求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
主持人
谢谢谢老师给我们作出的解读,刚才谢老师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党的十九大鲜明主题的时候就讲到,十九大刚刚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一大会址进行了宣誓,应该说是探寻党的根脉,我们请姜老师给我们解读一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应该如何解读?
嘉宾姜辉
这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谢老师在开头讲,十九大报告讲主题时开宗明义,那就是我们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导论中明确讲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在报告第二部分集中地讲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我想报告中对使命集中的阐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高屋建瓴的讲新使命,我想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方面,从历史上看,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使命真正的担当者,我们都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这个使命来,谁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谁就会成为民族的脊梁,成为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在历史的这种选择中,我们回顾历史,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成为了民族复兴的历史真正的担当者。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的入侵和我们封建统治的腐败,近代社会陷入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深度苦难的社会,民族积贫积弱,中国人民一代代人没有屈服而是一次次抗争,无数仁人志士,也是以救亡为已任,要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进行一次一次的奋斗。比如说我们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包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他们都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他们都失败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成为民族复兴的担当者,历史证明无论是地主阶级、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派、无论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都做不到这一点,从各种政党来看,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也发展了政党政治,在大城市大大小小政党有三百多个,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最后昙花一现,最后都消失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选择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他一开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重任担在肩上,我想第一方面是这样,实践、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复兴使命真正的历史担当者。
第二方面,从现实来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的历史来看,它是实现民族复兴使命卓越的领导者,这是实践证明了的,看97年,简要回顾一下,可以说97年三个时期干了三件大事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这就使中国实现了从封建专治向人民民主伟大的历史性的飞跃,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前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历史变革,这个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想奠定了坚实的各方面的基础。我们再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通过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了社会活力,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的飞跃,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的前景,这是从现实来看。
第三方面,从新时代来看,我们在十九大报告总书记讲的很清楚,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要在“统领四个伟大”的新的实践中,成为推动民族复兴坚强的领导者和成功的引领者。总书记讲,我们现在的历史机遇非常好,我们是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历史机遇期,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刚才谢主任讲我们面临很多挑战、面临很多困难、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总书记讲实现民族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办到的,而是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我想这个努力就是总书记在报告中概括的“四个伟大”,这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新的历史担当,在新时代。这四个伟大,就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斗争就是我们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就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就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四个伟大是十九大报告的亮点,是相互贯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在新时代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就是在统揽这四各位大的新实践中,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大地向前推进。
主持人
谢谢姜老师的解读。党的十九大当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本世纪中叶以前中国的发展战略安排,确立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请郝老师给我们解读一下这样一个战略。
郝立新
在解读这个发展战略之前,我补充一下对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理解,讲一个小故事。对老百姓来讲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什么问题和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蛋糕现象。面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面对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矛盾,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发展的这块蛋糕、人民群众需要的这块蛋糕呢?三个问题,一是要做大蛋糕,二是做好蛋糕,三是分好蛋糕。如果说过去我们主要注意力放在做大蛋糕,我们生产力比较落后,水平比较低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做大蛋糕。当这些问题逐步或者基本解决之后,重心应该放在做好蛋糕,把蛋糕做的更好、更营养、更安全、更可口。还要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有获得感,有改革开放成果的获得感。这是我们当前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之后,我们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把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蛋糕做得更好,分得更好的问题,这是我们要关注的。
接下来关于发展战略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振奋人心的一个目标,什么目标呢?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就是三年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未来的30年,从2020年到2050年,这30年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让人很振奋,让人很激动,但是不能一蹴而就,要分两个阶段,分两步走。不过在这里有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党及时、英明地提出了我们在2035年就要实现基本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了,这个目标比以前我们的规划、我们的战略计划提前了15年,也就是过去我们讲三步走战略的时候,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一个目标定位在2050年,现在我们提前了15年,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的提前绝不是很主观的愿望,不是头脑发热的产物,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出发,科学地提出来的目标。
在理解的时候、安排的时候我想有两点要注意,第一要全面地理解这个目标,这个目标无论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强国这个建设目标,和全面地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这两个阶段目标我们都要全面理解。十九大报告有一个创新的地方,或者是有一个新的提法,那就是把美国强国放进去了,过去我们讲是现代化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主要是从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精神上文明、社会上和谐,这四个方面讲的,这次加了一个美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五个修饰词代表了我们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刚好对接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方向,我们党提出了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这五个建设也包含了五个文明,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对于目标也是这五个方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所以我们想,我们党在对未来现代化目标建设上的概括、认识更全面。“五位一体”,五个建设、五个文明最后实现五个目标,但是这五个目标是一体的,现代化的目标。这是总的认识。
在步骤方面,一方面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同时要有科学的步骤,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我想这是一个科学的认识,是一个科学的布局,科学的战略,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一步2015年,我们现在有个大的口号“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过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未来30年这个全面就有了一个含义的重大变化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了。第一步,2035年,第一个15年里要达到什么目标呢?经济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的群体,基本实现国家的治理能力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水平上有大的提升,成为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国家。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是在五个文明方面,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有个概括,就是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另外,在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要走在世界的前列,过去是跟跑,现在是并跑,将来是领跑,是这样的发展。所以这个蓝图非常雄伟,但是我们在实现这个雄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方面下大力气,也是解决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刚才讲社会主要矛盾不是空洞的口号,是贯彻在“十四个坚持”“十四个基本方略”里面,方方面面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都要补不平衡,都要补不充分这样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
谢谢郝老师,对中国发展战略安排的解读。最后我们用简短的时间,请三位老师共同给我们回答一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如何去学习党的十九大,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使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请三位老师结合你们工作学习方面的领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请谢老师先开始。
嘉宾谢春涛
我做干部教育工作,尤其在中央党校担任教务部主任,那是具体负责教学组织工作的。我理解我们中央党校,包括我本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各位网友可能都注意到,在这之前中央已经在中央党校举办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研讨班,效果非常好。还有,我们已经办了三期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研讨班,效果也很好,后面还有四期要在春节以后办。还有,我们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我们专门举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两个班,一个省部级干部班,一个厅局级干部班,我们就是学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有我们已经安排好了下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我们各个班次当中都要突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教学专题和教学时间这方面的内容都要占一半以上,我们各个班次都要突出的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当然,我们党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我们还有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工作,我们要写出我们的文章,在更大范围内让受众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中央党校也有报刊,另外我们中央党校也还是智库,在这方面还应该发挥作用,另外我们还有一些对外交往工作,我们要把我们的理解和感悟传递给更多人,所以我想在这些方面我们要做更多努力,但是前提是我们做这个工作的同时,我们中央党校自己的教师自己首先得学好,得理解全、得理解深入,目前做的工作还是初步的。
嘉宾姜辉
主持人我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我本人也是理论工作者,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我想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持续不断深入的过程,我想从我的体会从三个方面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从政治上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四个意识。学习十九大精神首先是首要的政治任务,因为十九大报告是一个政治宣言,政治的行动纲领,所以我们政治上清醒清楚了思想上才能领会到位,实践上才能贯彻到位。我们首先要从政治上认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极端重要性。我想那就是我们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诚拥护和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全面系统地掌握理论,掌握精神实质。我们看十九大报告非常丰富,包括十九大其他修改的党章文件都非常丰富,而且习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都要结合到一起来学,十九大以后他又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刚才谢老师讲的在中央党校的1.5讲话,实际上就是对十九大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宽的视野来阐发,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都是对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完善和拓展,所以我们作为理论工作者要完完全全地系统地深入地学,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他的精神实质。
第三,就是运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十九大报告,包括中央为我们社科院提出了许多任务,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许多任务,比如加强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比如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比如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新型智库建设,还提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变为具体的举措、方案,然后在工作中使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主持人
郝老师,也结合您的实际给大家提点建议。
郝立新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我本身也是一名老师,在高校就离不开三句话:大学的使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应该是四句话。在这四个方面,我们要认真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特别是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十九大精神,我们要学好它、弄懂它,还要落实它,落实在具体行动当中。
具体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目标是培养新时代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样的工作,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要加强研究,要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它的精神要义、历史地位、科学内涵、重要意义等等,在这方面我们根据中央的批准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社科院、中央党校也都成立了研究中心,我们会组织好老师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争取推出具有新时代特点,并且有比较高的理论境界和深度的理论成果来,这是科学研究。
第三方面社会服务方面,我们要结合时代的特点,结合十九大的精神,做好为当和国家决策的理论,智慧方面的服务,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最后,高校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从大学和学科的建设来讲,要认真地领会和落实十九大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好大学建设、学科建设的主要矛盾,把这个不平衡的问题、不充分的问题找到,补短板,补弱项。在建设当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主持人
谢谢郝老师。今天非常感谢三位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把这本书《新时代面对面》给大家介绍出去,让大家对这本书有一个新的认识,其次三位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解读也让我们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非常感谢三位,今天《新时代面对面》网上座谈会的第一场访谈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接着第二场访谈再见。
嘉宾谢春涛
再比如从国情,刚才郝院长讲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说比较清楚、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国情变化,我们老百姓吃饱穿暖了,我们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物质文化需求今天满足起来不困难了,但是我们的老百姓提出了更多的更深刻的要求或者需求,我们这个党就要满足这个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的常委见面会上说得很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怎么样通过我们的奋斗满足老百姓多方面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的任务,这个任务过去是没有的,或者过去任务跟我们今天的任务不一样,这个任务应该说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的任务都要难。
再比如党情的变化,我们这个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我们这个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一个的巨大变化,取得一个一个巨大成就,我们党是坚强有力的,但是我们看我们这个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威胁,我们看过去党的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人没有经受住考验,我们看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反掉那么多腐败分子,我觉得很多人没有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我们搞了几十年了,它有效率、有活力、有动力,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拉大了。我们看有些出问题的官员,他觉得他学历高、能力强、本事大,但是他比较自己的所得可能没有老板挣得多,心态不平衡,不平衡之下他发现他手中的权能换钱,甚至能换大钱,权钱交易就发生了,这些人腐败给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个问题显然我们中国共产党要解决。所以我想这个新时代给我们理论带来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得考虑这些问题,一定得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再一个关键词社会主义,我们今后干的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这个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在继承、发展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往前推,我想这三个关键词可以说把这个理论最最重要的方面讲清楚了。十九大讲了,我们这个新思想的主题是什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么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我们看十九大报告围绕这个主题对这个理论的科学内涵、这个体系做了非常好的概括,讲了“八个明确”,主要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或者说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还有“十四个坚持”我们的基本方略,更多是考虑我们怎么样干的问题,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概括很全很准,当然从内容上看我们还可以用别的方式表述,比如我们从理论、内容覆盖的领域来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覆盖到了,比如这个新思想有政治方面的体现、有法治方面的体现、有经济方面的体现、有文化、教育科技等等非常多,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存在。我想为了方便我们普通的网友、观众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想不妨我简单的谈一谈这个理论的特色,在我看有几个方面的特色非常明显。
比如说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看十八大以来,我们新思想、新理论当中体现的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比如全面小康,这个“全”是覆盖到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口,谁也不能落下。再比如说社会政策要托底,生老病死人民群众的各个方面需要我们都得托住底。再比如,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看以人民为中心,处处时时都体现出来。再比如鲜明的问题导向,我们的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提出和展开的,这点也体现的非常充分,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改革说明时,他明确讲改革是问题倒逼的,我记得他讲了十来个问题,随便哪个问题在我看都是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通过深化改革恐怕哪一个也解决不了。再比如十八届四中全会上解释关于依法治国决定时也是讲的这个道理,我们在依法治国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还有很多问题很多不足,我们要通过健全法制解决这些问题。我看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处处存在,我们不是为发展一个新理论而发展新理论,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提出的新理论。再还比如,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不同时候都讲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的概念,比如说改革开放以来,30年、40年间得出来的,比如中国共产党执政接近70年得出来的,再比如中国共产党接近100年的历史探索当中得出来的,还比如**战争以来170多年探索当中得出来的,还有讲到五千年的文明史,我想有了历史的眼光,有这几个时间段的参照我们有些问题就看得很清楚了。再比如文化底蕴,总书记讲问题很多是从文化角度讲,文化自信他反复强调就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我注意到他跟西方人讲中国的实践中国的理论时那往往离不了讲中国的文化。比如说讲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想这话一讲外国人就应该明白,我们文明史比他们要长得多,我们的文明史决定了我们的实践、我们的制度、我们的价值观很多方面跟他不一样,不一样就得多几分理解多几分尊重,不要以为你那套东西就是所谓普世价值,不要试图强加于我。再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理论自信,总书记十八大以来谈自信谈得很多,他讲过这样的话,如果说哪个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有理由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这个自信是底气十足,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我有这样一个看法,我们这个党在90多年历史上一贯重视理论创新。毛泽东那时期的理论创新主要解决了教条主义的问题,我们在革命问题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主要是解决了破除苏联模式的问题,过去好像社会主义就是苏联,不一样就是离经叛道,但是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今天在我看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主要破除的是西方,在很多人看来好像现代化就是西化,或者说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西化的道路否则你就不可能成功,但是我们看我们就不信这个邪,我们就坚定不移走我们自己的路,坚持我们的基本制度、我们的基本价值观,我们这个现代化路就走通了,而且走得很快,走的效果很好,今天这点看的越来越清楚了。
所以,我觉得从这几个鲜明的特色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现在十九大把这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做我们的指导思想确定下来,而且写入了《党章》,我们就应该自觉地理解、把握这个新思想的要求,而且把这个要求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
主持人
谢谢谢老师给我们作出的解读,刚才谢老师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党的十九大鲜明主题的时候就讲到,十九大刚刚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一大会址进行了宣誓,应该说是探寻党的根脉,我们请姜老师给我们解读一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应该如何解读?
嘉宾姜辉
这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谢老师在开头讲,十九大报告讲主题时开宗明义,那就是我们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导论中明确讲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在报告第二部分集中地讲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我想报告中对使命集中的阐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高屋建瓴的讲新使命,我想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方面,从历史上看,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使命真正的担当者,我们都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这个使命来,谁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谁就会成为民族的脊梁,成为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在历史的这种选择中,我们回顾历史,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成为了民族复兴的历史真正的担当者。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的入侵和我们封建统治的腐败,近代社会陷入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深度苦难的社会,民族积贫积弱,中国人民一代代人没有屈服而是一次次抗争,无数仁人志士,也是以救亡为已任,要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进行一次一次的奋斗。比如说我们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包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他们都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他们都失败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成为民族复兴的担当者,历史证明无论是地主阶级、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派、无论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都做不到这一点,从各种政党来看,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也发展了政党政治,在大城市大大小小政党有三百多个,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最后昙花一现,最后都消失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选择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他一开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重任担在肩上,我想第一方面是这样,实践、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复兴使命真正的历史担当者。
第二方面,从现实来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的历史来看,它是实现民族复兴使命卓越的领导者,这是实践证明了的,看97年,简要回顾一下,可以说97年三个时期干了三件大事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这就使中国实现了从封建专治向人民民主伟大的历史性的飞跃,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前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历史变革,这个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想奠定了坚实的各方面的基础。我们再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通过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了社会活力,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的飞跃,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的前景,这是从现实来看。
第三方面,从新时代来看,我们在十九大报告总书记讲的很清楚,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要在“统领四个伟大”的新的实践中,成为推动民族复兴坚强的领导者和成功的引领者。总书记讲,我们现在的历史机遇非常好,我们是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历史机遇期,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刚才谢主任讲我们面临很多挑战、面临很多困难、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总书记讲实现民族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办到的,而是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我想这个努力就是总书记在报告中概括的“四个伟大”,这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新的历史担当,在新时代。这四个伟大,就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斗争就是我们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就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就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四个伟大是十九大报告的亮点,是相互贯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在新时代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就是在统揽这四各位大的新实践中,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大地向前推进。
主持人
谢谢姜老师的解读。党的十九大当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本世纪中叶以前中国的发展战略安排,确立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请郝老师给我们解读一下这样一个战略。
郝立新
在解读这个发展战略之前,我补充一下对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理解,讲一个小故事。对老百姓来讲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什么问题和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蛋糕现象。面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面对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矛盾,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发展的这块蛋糕、人民群众需要的这块蛋糕呢?三个问题,一是要做大蛋糕,二是做好蛋糕,三是分好蛋糕。如果说过去我们主要注意力放在做大蛋糕,我们生产力比较落后,水平比较低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做大蛋糕。当这些问题逐步或者基本解决之后,重心应该放在做好蛋糕,把蛋糕做的更好、更营养、更安全、更可口。还要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有获得感,有改革开放成果的获得感。这是我们当前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之后,我们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把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蛋糕做得更好,分得更好的问题,这是我们要关注的。
接下来关于发展战略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振奋人心的一个目标,什么目标呢?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就是三年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未来的30年,从2020年到2050年,这30年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让人很振奋,让人很激动,但是不能一蹴而就,要分两个阶段,分两步走。不过在这里有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党及时、英明地提出了我们在2035年就要实现基本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了,这个目标比以前我们的规划、我们的战略计划提前了15年,也就是过去我们讲三步走战略的时候,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一个目标定位在2050年,现在我们提前了15年,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的提前绝不是很主观的愿望,不是头脑发热的产物,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出发,科学地提出来的目标。
在理解的时候、安排的时候我想有两点要注意,第一要全面地理解这个目标,这个目标无论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强国这个建设目标,和全面地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这两个阶段目标我们都要全面理解。十九大报告有一个创新的地方,或者是有一个新的提法,那就是把美国强国放进去了,过去我们讲是现代化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主要是从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精神上文明、社会上和谐,这四个方面讲的,这次加了一个美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五个修饰词代表了我们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刚好对接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方向,我们党提出了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这五个建设也包含了五个文明,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对于目标也是这五个方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所以我们想,我们党在对未来现代化目标建设上的概括、认识更全面。“五位一体”,五个建设、五个文明最后实现五个目标,但是这五个目标是一体的,现代化的目标。这是总的认识。
在步骤方面,一方面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同时要有科学的步骤,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我想这是一个科学的认识,是一个科学的布局,科学的战略,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一步2015年,我们现在有个大的口号“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过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未来30年这个全面就有了一个含义的重大变化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了。第一步,2035年,第一个15年里要达到什么目标呢?经济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的群体,基本实现国家的治理能力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水平上有大的提升,成为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国家。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是在五个文明方面,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有个概括,就是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另外,在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要走在世界的前列,过去是跟跑,现在是并跑,将来是领跑,是这样的发展。所以这个蓝图非常雄伟,但是我们在实现这个雄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方面下大力气,也是解决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刚才讲社会主要矛盾不是空洞的口号,是贯彻在“十四个坚持”“十四个基本方略”里面,方方面面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都要补不平衡,都要补不充分这样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
谢谢郝老师,对中国发展战略安排的解读。最后我们用简短的时间,请三位老师共同给我们回答一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如何去学习党的十九大,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使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请三位老师结合你们工作学习方面的领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请谢老师先开始。
嘉宾谢春涛
我做干部教育工作,尤其在中央党校担任教务部主任,那是具体负责教学组织工作的。我理解我们中央党校,包括我本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各位网友可能都注意到,在这之前中央已经在中央党校举办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研讨班,效果非常好。还有,我们已经办了三期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研讨班,效果也很好,后面还有四期要在春节以后办。还有,我们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我们专门举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两个班,一个省部级干部班,一个厅局级干部班,我们就是学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有我们已经安排好了下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我们各个班次当中都要突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教学专题和教学时间这方面的内容都要占一半以上,我们各个班次都要突出的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当然,我们党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我们还有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工作,我们要写出我们的文章,在更大范围内让受众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中央党校也有报刊,另外我们中央党校也还是智库,在这方面还应该发挥作用,另外我们还有一些对外交往工作,我们要把我们的理解和感悟传递给更多人,所以我想在这些方面我们要做更多努力,但是前提是我们做这个工作的同时,我们中央党校自己的教师自己首先得学好,得理解全、得理解深入,目前做的工作还是初步的。
嘉宾姜辉
主持人我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我本人也是理论工作者,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我想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持续不断深入的过程,我想从我的体会从三个方面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从政治上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四个意识。学习十九大精神首先是首要的政治任务,因为十九大报告是一个政治宣言,政治的行动纲领,所以我们政治上清醒清楚了思想上才能领会到位,实践上才能贯彻到位。我们首先要从政治上认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极端重要性。我想那就是我们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诚拥护和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全面系统地掌握理论,掌握精神实质。我们看十九大报告非常丰富,包括十九大其他修改的党章文件都非常丰富,而且习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都要结合到一起来学,十九大以后他又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刚才谢老师讲的在中央党校的1.5讲话,实际上就是对十九大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宽的视野来阐发,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都是对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完善和拓展,所以我们作为理论工作者要完完全全地系统地深入地学,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他的精神实质。
第三,就是运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十九大报告,包括中央为我们社科院提出了许多任务,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许多任务,比如加强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比如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比如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新型智库建设,还提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变为具体的举措、方案,然后在工作中使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主持人
郝老师,也结合您的实际给大家提点建议。
郝立新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我本身也是一名老师,在高校就离不开三句话:大学的使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应该是四句话。在这四个方面,我们要认真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特别是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十九大精神,我们要学好它、弄懂它,还要落实它,落实在具体行动当中。
具体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目标是培养新时代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样的工作,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要加强研究,要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它的精神要义、历史地位、科学内涵、重要意义等等,在这方面我们根据中央的批准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社科院、中央党校也都成立了研究中心,我们会组织好老师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争取推出具有新时代特点,并且有比较高的理论境界和深度的理论成果来,这是科学研究。
第三方面社会服务方面,我们要结合时代的特点,结合十九大的精神,做好为当和国家决策的理论,智慧方面的服务,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最后,高校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从大学和学科的建设来讲,要认真地领会和落实十九大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好大学建设、学科建设的主要矛盾,把这个不平衡的问题、不充分的问题找到,补短板,补弱项。在建设当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主持人
谢谢郝老师。今天非常感谢三位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把这本书《新时代面对面》给大家介绍出去,让大家对这本书有一个新的认识,其次三位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解读也让我们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非常感谢三位,今天《新时代面对面》网上座谈会的第一场访谈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接着第二场访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