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墨语飘香 > 刘国昌:京味文化(二十六):北京的“书摊儿”

刘国昌:京味文化(二十六):北京的“书摊儿”

2017年08月21日 10:25:05 来源:海外网 访问量:1132 作者:刘国昌

jw2.jpg

偌大的北京城,旧书摊是一景。时至今日,喜欢逛书摊、在书摊上淘书的人依然不少,热情颇高。

说起这旧书摊,咱们得先回忆一下。在过去,北京城里可有不少的旧书摊。比如东四隆福寺街里就有几十家,规模都不小,其中三槐堂、宝书堂、带经堂、聚珍堂、文奎堂等,都是很有名的老铺。这些店铺来摆摊,摆出来的书各种各样,颇为可观。

王府井大街的东安市场里也有书摊。当时的东安市场有好几个门,金鱼胡同口内的是后门(也称北门),王府井大街的是前门(也叫西门),当时这西门有两个,一个靠北边,一个靠南边。无论从北门进或是从西门进,都能看见书摊。市场里的小门小店一个接一个,卖什么的都有,但最叫人流连的还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旧书摊。

据史书上讲,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西单商场里,曾有不少的书摊。由于地处北京的学校区,很多的教师、学生都喜欢到那儿看书、购书。不料1937年春天的一场大火,使商场付之一炬,这旧书摊也陷入了困顿。当时在北京还有一处有旧书摊,那就是城南的琉璃厂。道路两旁几乎全是旧书摊。书摊虽然不像珍宝摊、古玩摊那样讲究,但围着的人不少。这里的书摊大都是用木板搭成的货台,临时营业。早晨出摊,天快黑的时候收摊回家。

书摊,与正儿八经的书店不同。它是在一个地方摆个摊,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看书的人在那儿随便翻阅、随便挑选。您在那儿看多长时间也没关系。喜欢书的人之所以爱去这书摊,这恐怕是原因之一。另外这书摊还有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书多、书杂,什么版本的书都有。毛边本、线装本、袖珍本、土纸本、题跋本的文学名家名作等,可着劲儿的任人挑选。年少时,笔者曾跟着大人到东安市场的旧书摊转过,那书多的是。记得手中存的一套1958年的《小朋友》杂志,就是那时凑齐的。

北京城这地方,文化人多,所以书摊边上簇拥的人也特多。历史上不少的文人学者大都有在京城逛书摊的经历。人们熟知的鲁迅先生很喜欢逛书摊,他在甲寅(1941年)1月31日记道:“午后同朱吉轩游厂甸,遇钱中季、沈君默。”2月8日记道:“……观旧书,价贵不可买,遇相识者甚多。”在1923年旧历正月初六日记道:“又在小摊上得《明僮录》一本,价一角。”鲁迅先生特别记明“小摊”两字,多少表现出一种意外收获的兴趣。

王国维先生也喜欢逛书摊,据他的孩子回忆说,父亲最常去的地方是琉璃厂。古玩店及书店的老板都认识他,在那里,他可以消磨大半天。古玩只是看看而已,如果在书摊上遇到了想要的书,那就非买不可了。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更是书摊的常客,星期天从北大进城办事,顺便也要到隆福寺书摊转转,买回几本自己喜欢的书。

人们习惯把逛旧书摊叫作“淘旧书”,意思是说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淘金沙一样,得花点工夫在许许多多的沙中淘得一点。时至今日,尽管网络已经很发达,但这“淘旧书”的热情不减。有媒体报道说,一些“淘书”的人,往往起得比太阳要早;他们看起来和追逐时尚的人有些不同,对老玩意儿、老传统心怀天生的眷恋。报道还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算起,藏书热在北京一直高温不退,有的人因藏书而发展为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研究专家咧!(刘国昌)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